论文导读::通过对永昌县六镇四乡的二十四个土地流转示范点进行实地调研,在汇总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概括永昌县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对永昌县农地流的特点进行归纳,针对永昌县农地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永昌县的实际情况对永昌县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永昌县,农地流转,特点,问题,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地流转成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农业的建设,农业经营规模的创新的基础,农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甘肃各地也积极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以甘肃河西地区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永昌为调研对象,对其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
一、永昌县农地流转基本情况及特点
截止2011年6月底,永昌县农地地流转面积共11.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9.99万亩)的14%,涉及的农户8599户。本文在选取调研对象时,主要以永昌县土地流转示范点为主要调查对象,对永昌县六镇四乡的43个土地流转示范点的24个村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点的选择上主要以农地流转中流入方的性质、流转面积、流转期限、租金和流转的用途为主要指标因素,选择了24个有代表性的地方作为调查对象。
(一)、农地流转面积增长速度较快
如图1所示,2009年永昌县农地流转面积2.06万亩,2010年 4.3万亩,比2009年增加2.294万亩;2011年截至6月底已达11.3万亩,比2010年增加7万亩。(数据来源:永昌县土地流转工作情况调研报告2011年8月3日)

图1 2009—2011年永昌县农地流转面积增长图
(二)、流转形式多样,以转包为主
农地地流转的形式主要分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代耕五种形式。在调查的24个农地流转示范点中,形式主要以出租和转包为主,出租农地面积20244.5亩农业论文,占调研流转农地总面积的71%,转包面积6347.56亩,占调研农地总面积的22%。(如图2所示)

图2 永昌县农地流转形式分类图
(三)、农地流转期限为1—30年不等,但以短期的流转为主
在调查的24个农地流转示范点中,流转的期限为一年的11701亩,占调研流转农地总面积的41%;2—5年的12565.5亩,占调研流转农地总面积的44%;10年以上的4455.56亩,占流转面积的16%。(如表1所示)
表1 永昌县农地流转期限分类表
流转期限
|
流转面积(亩)
|
所占百分比
|
1年
|
11701
|
41%
|
2年
|
2535
|
9%
|
3年
|
6680.5
|
23%
|
5年
|
3350
|
12%
|
10年
|
1359.56
|
5%
|
15年
|
620
|
2%
|
20年以上
|
2476
|
8%
|
(四)、农地流转后经营主体趋于集中,规模经营初步形成
在调查的24个农地流转示范点中,永昌农地主要流转对象为私人承包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业大户,这些经营主体流转的面积大,资金也投入较多,主要以种植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如图3所示,调查数据中个人承包农地流转面积达16340.5亩,占调研流转农地总面积的57%,;农户户联营农地流转面积7115.56亩,占调研流转农地总面积的25%;专业合作社农地流转面积2640亩,占调研流转农地总面积的9%;乡镇企业农地流转面积2806亩,占调研流转农地总面积的10%。
 
图3 永昌县农地流转对象分类图
(五)、农地流转逐渐规范,多以签订书面合同的形式进行
当前的农地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虽然已经进入了法律规范的阶段,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永昌县通过农地流转的相关文件和土地政策的宣传,组织编印分发了《农村农地承包管理、经营权流转、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资料汇编》,使广大农民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农地地流转,在调查的24个农地流转示范点中有60.7%的流转双方签订了书面合同并规定了流转期限。
二、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证、地不符”,农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自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以来,永昌县土地承包面积为55.6万亩,但现在该县常年播种面积80万亩,近25万亩的土地未纳入合同和承包经营权证书管理,加上部分乡镇承包地的调整,农户家庭分立、成员的变动及户主的更替,形成“人、证、地不符”的情况,严重的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论文网。
在调查的24个农地流转示范点中有29.3%的流转双方没有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以私下口头协议协商和第三方证明的方式进行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对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益纠纷埋下隐患。
(二)、农地流转期限短、规模小,农户的诚信度差
虽然农地流转的期限为1—30年不等,但主要的流转期限集中在1—5年,尤其是流转期限为1年的居多,并且流入方希望包到大片连接起来的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致使永昌县农地零星分散,集中的农地较少,大规模农地流转难以成功,农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农业论文,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导致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流入方虽与农户签订了农地流转合同,但农户根据市场上粮食和蔬菜价格的变动随意要求对农地的租金涨价,从而使流入方在农田基础建设等方面投入的较少或者不愿意多投入,从而导致了对农地的掠夺式开发和经营,影响了农地的生态效益。
(三)、农地流转中投机行为初现端倪
在调查的24个农地流转示范点中有一个村的600亩农地流转给了个人,流转的期限为15年,流转的用途不详,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是本村干部利用自己的信息渠道优势,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长的年限租一些即将要开发或者是未来要开发的农地,进而从中获取投机收益,严重影响农民的利益和农地流转的发展。
(四)、流入方投资能力弱,专业合作社形同虚设
由于流入方贷款困难,资金短缺,今年年初以来人工的工资不断上涨并要求当日结算,使得流入方流转的面积远小于预期,制约了农地集约化经营的进程。
调查中还发现,转入方中有一些流转大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是专业合作社却只是挂名而已,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既无政策性的支持,也无贷款的优惠条件等,合作社基本处于面子工程的状态。
(五)、水资源浪费严重
调查中发现,流转后的农地多为大面积的种植蔬菜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机井灌溉占大多数,虽然水费与电费合二为一,但漫灌的水渠基本为土渠,不仅蒸发严重,而且在灌溉的过程中下渗也相当严重,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越严重。
三、对策建议
(一)、与时俱进,更新完善产权证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
按照现时的土地承包经营实际情况,明确产权到户,变更登记承包帐台,补发经营权证书,依法建立起权属明晰、“地证相符”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对农户之间流转合同和行为不规范的按照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进行签订,切实的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农地流转的行为。
(二)、强化农地政策宣传力度,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
加大与农地流转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农业论文,提高广大农民对农地流转的认识,克服短期行为,对流转示范点的成功案例也同时进行宣传,通过农民自身的感触和认识带动农民走规模化经营流转之路。
(三)、拓宽信息渠道,保证信息对称
严厉打击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投机行为,拓宽农民与村级干部等的信息来源渠道,及时的更新新的相关信息,防止农民与干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给农民造成的利益损失,保证信息对称,确保农民的利益。
(四)、加大政策支持,确保农地流转顺利进行
对流转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政策上进行全面的支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文件,协调金融部门在资金上给予贷款的优先优惠,调动流转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提高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地流转。
(五)、兴修水利工程,节约水资源
政府部门应通过实地的考量,兴修水利工程,改善现有的灌溉条件,通过下水管道工程和水泥渠道工程的修建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蒸发量和下渗量,节约水资源,缓解当地的农业用水压力,促进节水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农村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庞丽铷,王文昌.新时期中国农地流转问题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05
[3]永昌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汇报.永昌县农牧局.甘肃永昌,2011.08
[4]永昌县统计局.永昌县志.1991-2005
[5]高鸿德.永昌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问题研究,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