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新时期以来知识分子形象的构建和流变_启蒙-论文网

时间:2015-03-11  作者:相茹

论文摘要:新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其形象类别、精神流变与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单一到分化丰富的过程。从在社会文化中扮演思想解放的启蒙者到知识分子主体身份的丧失,从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到走向社会的边缘,知识分子形象也逐渐趋向多元化,更具丰富性和复杂性。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知识分子形象,精神流变,启蒙,分化与丰富

从现代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热情呼吁与积极参与。他们用高贵的人文品质与精神操守书写了一部以责任与信念为核心的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史。新时期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在社会文化中扮演思想解放的启蒙者、社会改革与建设者到社会边缘人的角色变迁,他们从处在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逐步走向了边缘。

一、知识分子的历史承担新时代文化的启蒙者

“启蒙”是个贯穿20世纪中国文学并延续至今的命题,也是“五四”以来的中国世纪文学中一条贯通的主线。进入新时期,启蒙的话语再次摆到人们面前。“文革”以后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对“文革”是一场“错误”实质的定性,知识分子以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姿态呈现在文学作品中,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声而逐步建立起文学的反思品质,对关乎国家、民族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反省和深思,使整个文坛激荡着一种崇高的诗意情怀。他们或是如“归来者”作家群笔下自觉反思极左路线,呼吁人性启蒙,批判文革极左路线的急先锋;或是如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崇尚科学、大刀阔斧推进经济改革,是现代化建设的拥护者与主力军;抑或是堪容笔下的“中国牌知识分子”陆文婷,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作家及民众对一代知识分子的道德与情感认同。陆文婷作为一名医生,身上有着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全部特征。一个技术精湛的眼科医生,进入中年却仍“身居陋室,任劳任怨,不计名位,不计报酬,一心苦干”。他们待遇低,生活和学习条件差,事业经济和家务负担很重,然而他们有着无私的献身精神,对民族和人民有一种自觉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固守对祖国的忠诚,担任着社会顶梁柱的角色,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奉献者”、“坚信者”“启蒙者”的化身。还有丛维熙笔下的葛翎、鲁弘、范汉儒,鲁彦笔下的罗群、冯晴岚,张贤亮笔下的许灵均、章永磷等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从这些形象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作家对这一类知识分子的塑造有着共同理解的:在历史前进的脚步沉重蹒跚之时,在历史摆脱羁绊重新踏上复兴之路时,或者说历史向前所走的每一步,都需要有知识分子的担当。

一言以蔽之,我们可以把80年代初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归结为现代性的追求者与担当者,他们是以自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精神站立在社会前沿的文明承载者,这种精英型知识分子充当着极具感召力的人道主义启蒙者和知识分子精神呼唤者的角色。他们的意义在于:不仅把真正、美好的人性,以及这种美好的人性在苦难年代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展现在大众面前,同时,也展示了这种知识分子的主体精神在非理性年代中的反抗,及不断的思索展示其思想的深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再重回那令人窒息的时代,要让人类的每一种特质都成为文明的象征和进步的主人,呼唤着自由的精神、平等的观念、博爱的心灵。

二、知识分子的诗性消解:世俗的困顿与无奈

诗兴消解的根本原因是主体的隐匿。主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不是指人的自然状态,而是指非自然状态,是“大写的人”被凡俗的人所取代,英雄被消解成了平民,理想回到了世俗。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凡俗化与庸俗化,使得生活中的诗性消解殆尽,生活无诗成了文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从戴厚英的《人啊人》的感叹到王朔的《千万别把我当人》的自嘲,从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中对爱的刻骨铭心到池莉的《不谈爱情》中对爱的冷淡,诗兴消解的轨迹清晰可鉴。价值在新的现实面前,愈来愈显得荒唐滑稽,“大写的人”颓然倒地,这正应了福柯那句话:“人死了”。人之死,意示着主体的隐匿,主体的隐匿,标志着我们时代的神性之光无可挽回地黯然失色,知识分子被边缘化与市民化了。他们已不愿担当或不能担当启蒙者的角色,他们放弃了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无奈而又无望地融入民间,成了琐琐碎碎婆婆妈妈的小市民。这种人格的分裂,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刘震云笔下小林和他老婆小李在日常平淡和琐碎生活的打磨下,连一丝激情都不复存在。他们丧失锐气,再也不以精英自居,变得世故、势利和俗不可耐了。生活除了鸡毛蒜皮,婆婆妈妈,俗而又俗的尴尬和无奈便别无所有了。当我们通读《单位》和《一地鸡毛》时,在“还是从馊豆腐开始吧”的貌似肯定的声音里,仍包含着多种声音,即隐含作者愤懑的不甘叹息,也有社会话语的迫人就范的意味。我们看到的是知识分子主体隐匿和市民化实在是一种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的行为。那么,放弃启蒙身份的知识分子在融入民间之后,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池莉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细水长流》、《白云苍狗谣》、《滴血晚霞》等小说中也塑造了许多知识分子形象,但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均是软弱的、酸腐的、虚伪的、庸俗的和自私的,造成一副卑微狠琐的形象表现。

综观这一时期文坛上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是没有钟亦诚的执著和信念,没有范汉儒的忠心和真诚,也没有陆文婷的崇高人格和奉献精神的一个群体。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以现代化角度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_殖民扩张-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新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问题研究_意义-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