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以网络为载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_互联网

时间:2012-03-10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当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快捷性、互动性、共享性、广受众、多点交流、时效不限”等特点,探讨“大众化”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这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需要。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特点,新形式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大众化”的过程是一个宣传、教育、普及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所掌握、所运用的过程。充分利用网络传媒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服务、为“大众化”服务,使理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深刻理解,并在实践层面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功能之所在。

一、“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在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理论的过程怎么写论文。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互联网,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也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一件具有根本意义又很不容易的事情;社会主义在中国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就在于这种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只有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丰富和发展。”[①]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首先在于“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研究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揭示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特有规律性互联网,从形成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发展的正确思想和理论原则。显然,这是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指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需要使理论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才易于被人民群众所认识、所掌握、所运用,才能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高度重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怎么写论文。毛泽东曾指出“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3]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一文中,毛泽东还强调:“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该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互联网,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4]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不仅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极端重要性,而且主张用“群众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为当代的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宣传者作出了表率。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认识发展的规律。由实践到认识、从群众中来是“中国化” 理论的形成过程,而由认识到实践、由理论到群众掌握、运用,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教育的大众化过程。[5]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进程。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发展轨迹看,她的理论品质或理论本质始终以坚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为特征,因此“大众化”必然成为她理论本质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特征、实践阶段看,“大众化”需要理论宣传的“求真”“务实”,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去自觉接受、主动运用,这既能发挥理论的指导功能、又为理论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实践基础和认识源泉。

二、以网络为平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新兴传播媒介和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如电子报纸、电子杂志、文化博客、网络视频、IPTV、数字电视、网络手机等互联网,使网络媒介成为当今理论信仰、思想观念、文化意识、价值理念、社会思潮传播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传播器[6],并在当代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相对于传统传媒而言,利用网络平台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便展示出许多全新的特点怎么写论文。

1. 互联网的“广普及、广受众”, 极大地拓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时空。现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每天首发新闻2.5万条,境内受众覆盖面平均每天超过6000万人次,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三年内平均增长了9倍;中国日报网站,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新闻媒体网站,日访问量1200万人次,服务于国内外主流中高端读者群,备受海内外各领域高层次读者青睐,已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网上桥梁;到2009年末,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截止到2010年7月互联网,全国现有网民4.2亿人。显然,网络平台可以为理论的大众化普及提供宏大空间和时间。

2. 网络信息传播“快捷性、共享性”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的效率。现在,人民日报网络版最初每天更新一次,每天24小时滚动发布10000多条新闻信息;从单一的中文文字信息,发展到集图文、音视频、论坛、网上直播报道于一体,拥有中文(简、繁体)、英文、日文、法文等10种语言11种版本,人民网的网民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以来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进入全面大发展,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天津北方网的相继诞生,随后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的重点新闻网站纷纷建立,三家地级市网站泉州网、温州网和烟台胶东在线也进入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行列,形成了中国网络媒体中规模最大的传播方阵等等[7],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化理论”宣传普及的效率。

3. 网络平台“双向互动”、“多点互动”特点,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交流性,提高理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在2007年两会报道中,央视国际网站推出了《我有问题问总理》的互动品牌互联网,点击量高达1440947次;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央视国际网站日均访问量7322万次,最高日访问量突破1亿次,央视国际网站精心策划“给总书记捎句心里话”,网友留言36000条[8]。从各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开博”,到总书记、总理上网与网民对话交流,从普通公众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网上讨论,到对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建言献策,充分表明网络性已成为理论与现实问题、理论与热点问题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一种大众化交流平台,可极大提高受众者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总之,网络传媒已成为当代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空间或平台。但是,如何借助庞大的网络平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之于民,让大众所信仰、所掌握、所运用,无论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怎么写论文。因此,在2008年6月20日互联网,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中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9]这一论述,为新闻工作者、理论研究者、理论传播者在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利用现代传媒来加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提供了指导原则。

三、以网络为载体,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式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显然,这一思想基础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认同、接受和信仰,才能在更宏大的实践层面上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互联网,需要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广普及、快捷性、互动性、广受众、无时限”等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宏大空间和时间,以加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校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调查与思考_对策
下一篇论文:浅谈2010年宏观形势下的几个方面点-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