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历史文化底蕴较深厚,在钦州市“创优”过程中,城市文化挖掘不够,主要表现在:城市个性文化体现不足;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尤其是文化功能区;城市建设盲目推崇西方理念;城市科教园区建设滞后;旧城区的保护与开发;城市特色文化活动较少。
(二)旅游饭店不注重文化特色
旅游饭店是旅游产业中的核心企业,饭店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窗口”行业。饭店宏伟的建筑和良好的品牌有助于树立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弘扬地方文化。欧洲许多小饭店蕴藏文化元素让旅游者回味无穷,瑞士的一家高等级饭店,没有安装现代化得空调,一直保留200多年前的风格,古朴、典雅、服务一流、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沉淀,倍受游客青睐。国内的一些饭店给人一种暴发户或土财主的感觉,缺乏文化,这些饭店只能接待暴发户或土财主。钦州旅游饭店不注重文化特色体现在:饭店的建筑个性文化不明显;饭店员工文化素质不高,饭店服务文化有待加强;饭店缺乏高级管理人才,饭店行业普遍缺乏管理文化。
(三)旅游景区缺乏特色与文化
笔者曾就钦州旅游景区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在钦州相对较热的两个景区——八寨沟与三娘湾景区,超过三分之二的游客没有再次到上述两个景区旅游的想法,旅游者普遍认为钦州旅游景区存在着共性的问题:旅游景区特色与文化缺乏,主要是观光型,尤其缺乏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服务礼仪文化缺乏;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与特色是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的体现,钦州充当“旅游通道”的角色没有完全改变。
(四)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
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是我国旅游业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据顾朝曦等在2004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旅游院校毕业生到非旅游特征行业就业的比例高达42%;旅游企业接收的新毕业大学生中旅游院校所占比例为32%。钦州旅游饭店员工中毕业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到5%,系统接受过酒店管理专业培训的比例不到10%。导游人员文化修养低,市场气息太浓,“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景点讲解牵强附会,为迎合部分游客的低劣、粗俗“黄色幽默”可以编著成书。
四、钦州旅游文化建设的对策
旅游文化建设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结合钦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旅游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加强钦州市旅游文化建设重点把握以下对策。
(一)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培育旅游文化精品
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主要涉及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整合。整合钦州市旅游文化资源,培育“海豚文化、坭兴陶文化、刘冯文华、滨海新城文化”精品,铸就钦州“海豚之乡、千年陶都、英雄故里、滨海新城”旅游名片,提升钦州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二)政府的宏观调控
钦州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旅游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不足。在钦州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定法律及规章制度,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督与管理;做好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在钦州学院的基础上创办北部湾大学,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三)提升旅游企业文化
美国哈佛大学对两组企业(一组重视企业文化,一组相反)进行了11年的考察比较,发现“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了682%,后者仅增长了116%;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了756%,后者仅为1%”。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硬件方面主要是设备实施,软件方面包括企业管理、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
(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
在我国,“中专生最好,大专生勉强,本科生靠不住,研究生用不上”现象反映出旅游业用人门槛很低,导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无论是旅游经营者、管理者,还是普通的从业人员乃至平民百姓,他们文化素养的高低、行为举止的优劣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导游员的文化素质太低,就会讲不出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只会信口开河、胡乱编造,就很难使旅游者心满意足,获得美的享受。中国旅游业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下功夫。不仅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而且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修养。
五、结论
世界旅游组织所作的《世界旅游报告》分析了国际旅游的趋势,指出在21世纪,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20%的速率增长,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旅游文化建设为基础,笔者希望通过钦州旅游文化建设的分析,为钦州文化旅游发展抛砖引玉,促进钦州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
2 郭胜. 旅游文化的功能及其品牌塑造[J].社会科学家,2007,(6).117-118.
3 俞学才. 旅游文化研究二十年[J].东南大学学报,2004,(1).63-64.
4 渠铭. 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4-95.
6 张学海. 开拓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新思路探讨[J].商情,2008,(4).136-137.
7 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46.
8 李玲玲.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的城市文化建设[J].经济地理,2007,(2).345-346.
9 安智海. 对中国特色旅游文化建设的深度思考[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63-64.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