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年轻教师居多。各专业均把优秀师资放在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上,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往往只好交给新进年轻教师、助教,新进硕士研究生等等。其实,要讲好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并非易事。首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课时少,时间紧,内容要精选,新近年轻教师、助教,新进硕士研究生经验不足,难以把握好上课的度,往往变成会计专业《初级会计学》的简化版,影响了非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其次,非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角度与会计专业不同,它应该站在管理的角度、站在相应学科的角度而非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教学,最好要了解相应专业的专业背景或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而年轻教师往往达不到这一要求。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同样需要高素质的授课教师。会计学授课教师不但要加强本会计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更新,而且还要拓宽知识结构,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除了要具备传统的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广阔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及所授课专业的相关知识。教师应深入会计实务工作,其所在教学单位也应积极为会计教师的多方面培训创造条件,或者通过校企合作,通过产学研项目,把授课教师派送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单位会计核算,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改革考核方式,尝试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即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多方面引导学生把握财会理念,掌握财会知识的应用。例如运用撰写报告、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考核。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需要对学生参与会计实践或实验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是统一闭卷考试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必须引入多元考核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容易流于形式,因此,需要构建严格的非考试型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和实施办法,让多元考核也能实现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廖东声.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融市场,2008,09:54-55.
[2]裘益政.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管理型财会人才为目标导向[J].财会通讯·综合,2008,7:21-22.
[3]张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0,10:149-151.
[4]王松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开卷考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30:13.
[5]刘立燕,雷芳妮.工商管理类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实践[J].财会通讯·综合,2011,1:55-56.
[6]李春燕.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1,1:77-79.
[7]纪金莲.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09:175-17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