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比较历年沪市IPO的平均抑价率与上证综指的趋势变化,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地显示二者大致的变动关系。然后利用“市场气氛”这一指标来刻画上证综指的状况,具体针对IPO重启后的数据综合运用证券投资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及方法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深入细致地检验了2006年至2008年沪市IPO抑价与市场气氛及其它相关解释变量之间定量关系的强度及方向,从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股改后,我国IPO的高抑价没有消除。2006年至2008年上海A股市场平均IPO初始收益率为81.72%。在选取的41个样本中仅有一只股票出现了上市首日没有抑价的情况。发现即使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我国的IPO抑价率还是很高。
第二,股改后,上证综指的表现对IPO抑价程度有显著的影响。沪市新股抑价率与市场气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股票市场的总体表现对投资者的影响大,投资决策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投资者情绪乐观,交易活跃,在投资者热烈情绪的推动下,往往导致较高的IPO抑价;而当市场处于熊市时,投资者情绪悲观,杀跌动力十分强大,此时的IPO新股的抑价率也会相应降低。
第三,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是新股IPO抑价偏高的主要原因。2006年至2008年间,IPO抑价率受市场气氛、公司发行股票规模、上市首日换手率影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新股抑价与二级市场的投机泡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市场情绪高涨、公司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首发新股被炒作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越容易高涨。同时投资者的行为也很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从而导致羊群行为的出现,进而影响到IPO效率。因此,投机泡沫假说、流行效应假说、市场气氛假说在现阶段我国的上证A股市场是成立的。
为降低我国的IPO抑价,笔者对证券市场相关政策进行了反思。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股票发行及交易市场的监管,切实推行IPO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其次,政府应减少对股市过多的行政干预,推动股票市场的自我调节。最后,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通过设立真正权威的信息分析、资信评估机构来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培养其风险意识和树立科学合理的理财理念,逐步纠正投资者盲从跟风的行为,防止二级市场估值虚高。
参考文献
1 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率的测试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J].经济研究,1997,12:17-24.
2 宋逢明,梁洪峋.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1,2:94-100.
3 任柏强,张一力,易晓文.影响新股申购收益因素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1,4:88-96.
4 戴晓凤,张清海.中国A股IPO首日超常收益的实证分析[J].浙江金融,2005.3:32-35.
5 田高良,王晓亮.我国A股IPO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05):94-99.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