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的实证检验——基于福建省数据-论文网

时间:2014-07-18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选取福建省1990—2008年的数据,分别基于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建立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比较。结果表明,收入是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持久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高于当期绝对收入。对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而言,持久收入假说模型优于相对收入假说模型且解释力强;而对于农民消费行为而言,相对收入假说模型优于持久收入假说模型但解释作用有限,提示两种假说的结合可以弥补绝对收入假说的不足,从而有效解释农民消费行为。
论文关键词: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实证检验

一、引言

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绝对收入假说及相应的消费函数。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基于1869—1938年美国人均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对该假说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边际消费倾向并未出现凯恩斯所描述的递减现象,而是等于平均消费倾向且长期保持不变。人们将这一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称为“消费之谜”。围绕着“消费之谜”,经济学家们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消费理论,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有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JeromeI.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等。这些理论在指出绝对收入假说缺陷的同时,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西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

现有文献对绝对收入假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但对其后产生的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的实证检验较少。对此,本文选取福建省1990—2008年的数据,对城乡加以区分,分别运用这两种假说建立城乡居民消费模型,并有所创新地进行相对误差检验,使其帮助我们判断两类假说模型的优劣。由此得出的结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和把握消费行为,并可以为政府科学制定消费政策提供参考。

二、相对收入假说模型及其估计

(一)理论简述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支出主要不是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相对收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个消费者或一个消费集团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地位或比重是否发生了变化,它强调相对收入提高的消费者或消费集团对相对收入低的消费者或消费集团有示范性,而相对收入降低的消费者或消费集团的消费行为具有攀比性。二是强调过去时期的收入,尤其是相对于现在收入的过去高峰收入。该假说认为,过去的高峰收入对现期消费支出有重要影响: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支出随之提高;当收入减少时,消费支出只是有限地减少,形成“能上不能下”的棘轮效应。

反映消费者行为的示范性与攀比性,可用式子表示:C/Y=a+b(Y(___)/Y)

反映消费者行为的不可逆性与棘轮效应,可用式子表示:C/Y=a+b(Y/Y)

将以上两个式子两边同乘以Y,便得到相应的消费函数。

相关性与示范效应:C=aY+bY(___)

不可逆性与棘轮效应:C=aY+bY

Y(___)为消费者所处消费集团的平均收入水平,Y为消费者在t期的收入,Y表示过去的高峰收入,C即t期的消费支出,C/Y为平均消费倾向,a、b、a、b为待估参数。

利用1990—2008年全国及福建省的数据进行估计,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表示为Y(___),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Y,福建省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C。需要注意的是,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990—2008年保持连续增长,因此过去的高峰收入Y就成为上期收入Y。

(二)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估计

反映攀比性与示范性的消费函数为:

C=0.560266*Y+0.162691*Y(___)+0.963118*AR(1)(1)

(2.193622)(0.630946)(7.878700)

R=0.998127F=3730.439D.W.=1.545797

模型表明,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则福建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0.162691元,这同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攀比性描述一致:当福建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变而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时,福建城镇居民的相对收入是下降的,由此会增加消费支出,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将提高。另外,参数估计值0.162691相应的t检验值未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说明消费者所处消费集团的平均收入水平对消费者当期消费支出的解释力不强。

反映不可逆性与棘轮效应的消费函数为:

C=0.747719*Y-0.043114*Y+0.941646*AR(1)(2)

(4.697678)(-0.230090)(8.095488)

R=0.997816F=2969.852D.W.=1.527754

表明,福建城镇居民过去高峰收入每增加1元,使其消费支出减少0.043114元,这符合不可逆性和棘轮效应的理论描述:人们在收入高峰时期形成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当现期收入减少时,他们的消费支出有限地减少。由于消费的不可逆性,本期的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本期收入和过去高峰收入的比率,根据C/Y=a+b(Y/Y),本期收入越高,相应的过去高峰收入越低,消费倾向就越低,即消费支出C随着Y增加而减少。值得注意的是,Y前系数0.043114的t值未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过去高峰收入对当期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

(三)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估计

反映攀比性与示范性的消费函数为:

C=0.479133*Y+0.346087*Y(___)+0.878670*AR(1)(3)

(1.813195)(1.003106)(5.636539)

R=0.996736F=2137.465D.W.=1.164057

估计结果同攀比性描述吻合,但Y(___)对当期消费的影响不显著。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我国金融深化进程分析_金融制度-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黑龙江省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名研究_聚类分析-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