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金融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兼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路径的分析-论文网

时间:2014-02-15  作者:顾振华
只有金融部门产值的不断增加,才能看出该地区作为金融中心对国内和国际资金的吸引程度和受关注程度。所以在下文中将这个指标定为被解释变量。

b.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数量:

现在社会是人才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人才已经成为最不可或缺的资源。一个地区作为金融中心,它必须拥有大量的金融顶尖人才来管理和发展这个庞大的金融市场。各大金融中心的背后必然会有培育金融人才的顶尖高校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全球著名的金融集团高盛就把它的人才储备列为该公司最重要的发展和竞争资源。

c.金融产品的丰富和交易的活跃:

金融产品的齐全给予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可以使他们更好的优化配置自己的资产。同时也给募集资金者带来了更多的募集资金渠道。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每日的金融交易量都非常巨大,世界各地的资本都要通过这些枢纽来进行资本的流动和投资。

(2)金融国际化指标:

a.外资银行等外资资金金融机构的总数

外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的总数实际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金融方面的活力,也反映了一个金融中心城市所辐射地区的制造业等行业对外资的吸引力.

b.外商对该地区的投资(FDI)

这个指标与经济十分相关,说明了该中心在国际上吸引外资的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该地区的国际化程度。FDI一方面增加了总量资本的供给,提高了一国资本形成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竞争环境的改善、正面的技术引进、外部经济和溢出效应的加速,提高了资本生产的效率。

(3)金融业技术设备指标

a.该地区硬件设施发展水平相关指标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它的通讯、网络设备必须十分发达,因特网网必须非常普及。例如,伦敦金融城有四条光缆,可以确保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密集程度以及准确度。

二.国际金融中心两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回顾金融中心,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自然渐进模式以及政府推进模式。

2.1纽约,自然渐进模式的代表

自然渐进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主要产生于经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长期自由发展的结果。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是以美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强有力的后盾而建立起来的。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两次世界大战又彻底改变了世界各个方面的格局,特别是经济格局,美国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了头号经济强国,纽约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领域中的地位也逐步加强。在此之后,美国又以国际协议方式构筑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美元成为独一无二的国际硬通货。这就更加巩固了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目前,纽约金融中心外汇交易量占全球16%,衍生金融工具成交量占全球14%,外国债券发行量的市场份额占34%,包括外国银行在内的设200多家金融机构在纽约拥有分支机构。

2.2新加坡,政府推进模式的代表

政府推进模式一般指的是经济发展尚未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但是抓住了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某一机遇,利用相应城市或地区在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某些优势,加上政府的大力推进和扶持,在较短时间内超前发展并最后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地位的国际金融中心,或者是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新加坡刚刚独立之时,国内存在着经济低迷,金融发展水平落后,金融管理法规陈旧等问题。可以看见那时它并不具备形成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但是,当时新加坡政府利用美国要在亚洲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机会,毅然决定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并宣布废除离岸外币存款利息税等税收限制,鼓励外资银行在新加坡营业。同时新加坡政府还采取政府主导的推进模式,积极加强国内金融市场建设,逐渐放松黄金和外汇管制,在新加坡建立了亚洲美元市场。目前新加坡的外汇日均交易量占全球的7%,衍生金融工具日成交量占全球7%,银行外汇结存余额达到5%,成为世界上特别是亚洲地区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

2.3两种发展模式的比较

两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表1中看得很清楚,而对于我们上海而言,目前正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虽然上海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历史背景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和基础,但是从金融发展水平来看,还不能完全具备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或者亚洲金融中心的条件。所以,新加坡的这种政府推动性的模式正是我们所要借鉴的发展模式。所以在下文的模型建立时,将新加坡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希望能对上海的发展有所参考。

表1[4]两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比较

产生方式

特点对比

自然渐进

政府推进

目标任务

与经济发展相伴相随

带动经济以及金融发展

作用发挥

被动式的反作用

主动,积极,目标明确

政策取向

自由度和开放度高

干预程度高

发展动力

自然渐进的原动力

人为产生推动力

三.金融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量

3.1数据和变量的选择

根据上文对于各项与金融中心建设相关指标的分析,以及对两种发展模式的考量,本文选择了以新加坡作为考察对象,根据它在1999年到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建立金融指标体系模型。选取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股票交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国际互相网用户数量、外商直接投资、教育,卫生社会工作的产出作为解释变量。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金融加速器效应与我国房地产业调控_货币政策-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金融控制理论研究综述_金融深化-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