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收益递增是经济发展的常态。但是,递增规模收益的实现过程是复杂的。由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组成的贸易活动,不仅构成从生产到最终消费(产品的价值实现)的必经中间环节,而且自身也存在递增的规模收益。因此,贸易(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对递增规模收益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内外贸一体化首先扩大了总需求和总供给规模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有助于实现在经济结构既定条件下的总量意义上的规模收益递增。同时,内外贸一体化还扩大了流通和交换的规模并改善其结构,有助于贸易递增规模收益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内外贸一体化所导致的流通和交换规模的扩大及其结构优化,通过它在消费和投资需求与生产之间的双向传导机制,推动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张并引致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有利于生产递增规模收益的实现。
既然内外贸一体化是实现递增规模收益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而递增规模收益又根源于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那么,形成基于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就应该是内外贸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之一。
3、通过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促进国内需求快速增长
经济总量增长到一定阶段,其增长的动力将依赖于经济结构调整。在“需求―供给”分析框架下,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经济结构。其中,需求结构是由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的;供给结构是由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决定的。
从长期来看,在供求关系中,供给是由“潜在需求”决定的。所谓“潜在需求”,是指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们为了其生存和发展而希望得到满足且应该满足的需要。从短期来看,由于受到现实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潜在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满足,所以,短期内供给是由“实际需求”决定的。所谓“实际需求”,是指在现实经济条件(主要是收入水平)下,人们能够获得满足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的“潜在需求”不断向“实际需求”转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潜在需求”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它至少不完全由经济条件内生决定。也正是“潜在需求”的外生变量性质,才有“需求决定供给”的逻辑起点。如果用“实际需求”概念代替笼统的“需求”概念,那么,“需求―供给”框架将成为一个内生的自循环体系:实际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供给的规模和结构;供给的规模和结构可以分解为生产的规模和结构以及贸易(流通和交换)的规模和结构;而生产和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产业结构)又决定了投资和收入分配的规模和结构;由于消费需求主要由收入分配的规模和结构决定,投资需求主要由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决定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因此,投资和收入分配的规模和结构共同决定了实际需求的规模和结构。
在上述逻辑体系中,生产规模及其结构和贸易规模及其结构决定投资和收入分配的规模及其结构的原因在于:首先,投资是由生产和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决定的,因为投资是以既有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为基础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是按照原有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和规模进行的投资;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也是在既有产业结构基础上的规模扩张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的格式。其次,收入分配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分配制度问题,既定的生产和贸易规模及其结构是收入分配规模和结构的基本决定因素。一方面,收入分配的总量是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创造和实现的;另一方面,作为收入基本分配方式的初次分配,是在产业内进行的,并以既定产业结构为基础。另外,在产品价值实现的贸易过程中,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剩余产品转移到流通和交换领域,同时,贸易本身也创造一部分剩余产品,这种“转移”和“再创造”也对收入分配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不考虑制度因素,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生产的规模和结构以及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了投资和收入分配的规模和结构,进而决定了实际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因此,实际需求的增长依赖于产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在规模扩张受到外部经济条件制约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实际需求增长的主要源泉。由于产业结构是由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而且(如前所述)在市场机制中,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生产的规模和结构,所以,贸易结构调整就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当以贸易结构调整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实际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时,作为贸易结构调整核心内容的内外贸一体化,就应当成为推进国内实际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贸易结构调整的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必然成为内外贸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之一。
(三)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路径选择的主体,归根结底只有两个,一是企业,二是政府。由于内外贸一体化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自发演进过程,因此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探讨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必须着重考察企业的行为。因为产业及其结构是企业集群化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市场及其结构是有政府参与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以及实现其物质和价值转换的机制和规则,所以,分析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径,还要考察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演进趋势。
1、企业内外约束条件下的内外贸一体化路径选择
企业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会导致其规模扩张和治理结构的相应调整。在“需求―供给”分析框架中,相对于产品市场而言,企业是供给主体,相对于要素市场而言,企业是需求主体。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需求容量和要素市场供给能力,共同构成企业的外部约束[17]。内外贸一体化可以扩大产品市场需求容量和要素市场供给能力,从而放松企业的外部约束。所以,较大的企业规模意味着较大的市场规模。但是,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规模的扩大却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是因为,企业规模还受到企业内部约束条件的限制。制约企业规模的内部约束有二:一是企业的预算约束,二是“成本―收益”规则(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就外部约束而言,企业在确定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时,总是要事先考虑产品的需求规模和投入要素的供给能力,因为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才能实现企业内部规模收益。如果内外贸一体化导致市场容量扩大并且有助于企业规模收益的实现,在内在约束允许的条件下,企业就会选择这种一体化经营模式。
就内部约束而言,企业首先必须考虑预算约束问题。所谓预算约束,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受到可能用于初始投入和规模扩张的既有资源(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限制。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源存量,才可能进行规模扩张。而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企业必须实现递增的规模收益,以抵消由于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递增,使其生产经营活动在接近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状态下进行。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企业会不断调整治理结构,尽可能减少由于规模扩张带来的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费用的相应增长。
可见,在内外约束条件下,不是所有企业都会选择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路径。只有具备一定资源存量和潜在递增规模收益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并能实现治理结构转换的企业,才会通过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来扩大市场容量。所以,企业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的一般路径是:以潜在的外部产品市场需求容量和要素市场供给容量增加为前提,通过资源积累或资源集中,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企业治理结构,实施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提高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收益递增。
2、基于产业链延伸与拓展的内外贸一体化路径选择
内外贸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还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从内外贸一体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来看,可以认为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不断演进过程的必然伴生现象。
在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和国际国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现代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技术进步导致交易成本和管理协调成本大幅度下降,使得产业内分工、企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以此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再主要表现为不同产业间的产出规模和比例的变化,而是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内外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产业链延伸和拓展的原因在于:生产、流通和交换的环节增多和规模扩大。这种延伸和拓展,是依据要素禀赋条件并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的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的格式。它不仅是现代分工和专业化体系的产物,而且反过来促进了产业内、企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并带来系列化的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部化延展;另一种是外部化延展。产业链的内部化延展,是企业内部纵向的生产和交易环节增多,各个环节的幅度和规模扩大。它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和行政组织体系之上的。产业链的外部化延展,是以某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目的,按照市场交易规则形成的不同企业间的生产、流通和交换纽带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
如果外部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下降,那么产业链的外部化延展趋势会加强;如果企业内部的边际管理成本下降,那么产业链的内部化延展趋势会加强。其外部化延展与内部化延展的均衡条件是:外部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管理成本。[18]
产业链的内外延伸和拓展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连接、相互交叉的,从而构成了错综复杂的产业网络。沿着各条产业链,按照价值增值最大化原则,各种投入要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以及各类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流转,并引发持续的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链向国内外双向延伸和拓展,不仅使其中的流通和交换(贸易)过程相应延伸,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而且必然强化伴随产业链延展的内外贸一体化过程。因此,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考察,产业链的延展路径也就是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径。
3、依赖于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内外贸一体化路径选择
虽然内外贸一体化是企业在内外约束条件下的自主抉择过程,也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产业链的纵横延伸和内外拓展,但它还依赖于市场结构各个层次的一体化程度。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后者构成其内外贸一体化路径选择的严格的外生约束[19]。
可以将市场结构分解为三个层级:以禀赋和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要素供给市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和产业网络为载体的要素需求市场和产品供给市场;以收入结构和消费偏好为基础的产品需求市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第二个市场层次有其特殊性,其间存在一个以资本品(包括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主要内容的供求自循环体系。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