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菏泽牡丹产业发展探析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菏泽古称曹州,位于鲁、苏、皖、豫4省交界处,总面积12238平方公里,人口864万。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质壤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无论气候或土壤都很适合牡丹的生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曹州牡丹不断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牡丹栽培、观赏基地。现在菏泽已培养出牡丹专业技术人员几百名,拥有菏泽牡丹研究所、花卉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近年来相继对“大田催花”技术、牡丹嫁接繁殖技术、牡丹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牡丹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菏泽,牡丹,产业,发展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鲁、苏、皖、豫4省交界处,总面积12238平方公里,人口864万。这里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无霜期213天,年均降水量 87.6亿立方米;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质壤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无论气候或土壤都很适合牡丹的生长。
1.菏泽牡丹产业发展概况
1.1栽培历史
菏泽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自古就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誉。其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南宋就有记载,明代已享有盛名,到清代更加兴盛,栽培面积已达千亩,曾建牡丹园数处,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为著 [1]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曹州牡丹不断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牡丹栽培、观赏基地。
1.2品种资源
据2002年调查,菏泽共有牡丹三大型六大类十大色系848个品种,栽培面积己达0.2万多hm 2 ,占全国牡丹栽培面积的3/5,是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观赏、出口基地 [2] ;2004年菏泽建立了20hm 2 的国家牡丹基因库,收集牡丹优良品种近百个,进一步丰富了菏泽牡丹的品种资源。
1.3经验技术
菏泽花农多祖祖辈辈专营牡丹栽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传在清代就出现了令牡丹在冬季开放的技艺。现在菏泽已培养出牡丹专业技术人员几百名,拥有菏泽牡丹研究所、花卉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近年来相继对“大田催花”技术、牡丹嫁接繁殖技术、牡丹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牡丹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4市场现状
自1992年以来菏泽每年举办牡丹国际花会,加之多年来在国内外花卉博览会中获得众多牡丹技术奖项 [3] ,使菏泽牡丹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迄今为止菏泽建立了以曹州牡丹园为首的五个大型牡丹园,并在园内配套建设了多个景点,使牡丹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此外还建立了占地20多公顷的大型牡丹花卉展销厅,形成了以观赏、销售为一体的牡丹花卉市场。
2.菏泽牡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生产技术落后,科研人材缺乏
目前菏泽牡丹在生产管理方面仍主要采用传统的粗放式,水肥控制、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随意性强,一旦遇灾害性大气则无力防范,如04年大雨过后,由于排水不畅,近2万亩牡丹受淹死亡,损失严重;在种苗繁殖方面,仍主要靠分株和嫁接繁殖,育苗周期较长,且根结线虫、腐烂病和黑斑病等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种苗的质量,限制了市场占有率;在科研方面,目前从事牡丹研究的科技人员、科研立项较少,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牡丹优质种苗快速繁殖、矮化及盆栽、鲜切花标准化生产及保鲜、四季花期控制及重要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2.2生产经营分散,市场信息不灵
菏泽牡丹大部分采用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品种难以形成商品规模,专业化程度较低,而且花农之间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不能及时、准确捕捉市场信息而组织生产,互相之间形成无序竞争,常常导致产销脱节。论文发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牡丹产品数量激增及国际市场的冲击下,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但目前菏泽还没有真正的大型牡丹专业销售公司及其它专业服务公司,从而不能有效能引导牡丹的生产和营销,限制了菏泽牡丹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2.3品种结构不合理,产业化链条尚未形成
菏泽目前能够进入市场的仅仅是部分催花牡丹和种苗,而其他一些适应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如适合切花、盆栽、园林绿地栽植的品种不多,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单一,市场销售率受限;此外牡丹产品的全方位开发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与牡丹产品相配套的肥料、农药及机械的开发等产业化链条尚未形成,这也成为影响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4政府扶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对牡丹产业发展的的扶持力度不够,规划中对牡丹生产缺少统一的布局,在牡丹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上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论文发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没形成多渠道的投资体系,科研条件难以改善,一些成果如牡丹组培快繁、无土栽培生产规模化应用等,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从而严重制约了牡丹产业化的发展。论文发表。
3. 菏泽牡丹产业发展对策
3.1加大科研支撑力度,建立牡丹推广服务机构
菏泽牡丹栽培虽有几百年的经验,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靠传统技术手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具有极大的难度,因此加大科研支撑力度,集中力量加强上述生产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建立适合菏泽市情的规模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并完善牡丹推广服务机构,尽快实现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当务之急。此外还应尽快培养一批高层次花卉专业人才,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花卉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技术培训,提高牡丹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牡丹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2加强市场信息建设,建立完善的牡丹流通体系
市场信息是生产经营者合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应切实加强信息服务建设,促进菏泽牡丹市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成立信息服务中心,在牡丹交易市场、生产营销企业、生产基地及种植大户中建立信息网点,对国内外生产、市场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和发布;加强牡丹花卉市场体系建设,在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点、代理商,充分开拓牡丹的大众消费市场,在国外联合国外著名花卉企业,设立牡丹销售中心,拓宽菏泽牡丹的国际市场份额;逐步实现牡丹的生产与营销分离,牡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专业化,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品流通体系。
3.3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在政府宏观调控、规划牡丹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主要包括引进外来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宽松的政策;激活民间资本,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鼓励多种成分的经济实体和个体投入牡丹产业的开发;加大金融部门对牡丹产业的支持力度,集中资金支持牡丹产业建设和发展。
3.4调整花卉品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特色产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育种力度,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品种。培养纯正色系品种,如纯白、纯金、纯红、金黄、蓝、黑紫、绿等品种,从而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选育花期长、花期较早或较晚、能够一年多次开花的品种,提高牡丹产品的质量等级;培育矮化型、抗病型品种,降低栽培养护成本。
3.5加强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扩大商品产销规模
分别建立牡丹良种选育及栽培试验基地、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催花及盆栽牡丹用苗培育基地、绿化用苗培育基地,切花牡丹生产基地、药用牡丹生产基地、牡丹产品贮运加工基地等,提高牡丹生产的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推动牡丹产业化发展进程。政府应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或有潜力有经营实力的企业,扩大商品产销规模,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销一条龙的道路,促进菏泽牡丹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育红.以牡丹文化促进菏泽经济发展.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41-44
2.张明春,刘新峰,晃红燕等.菏泽牡丹生产状况及发展建议.山东林业科技,2002(1):41-42
3.韩建新,邢广萍,杨洪臣等.菏泽牡丹研究概述.山东林业科技,2003(4):53-5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核心空间 活力之源
下一篇论文:旧城区改造宗旨及凸显的矛盾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