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在系统分析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提出了为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张。矿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第一能源之称的我国煤炭工业,由于特殊的行业地位,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极强的典型性。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经济
0.引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在系统分析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提出了为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张。
矿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业。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矿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论文检测。能源矿业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煤炭又排在能源矿产之首,是我国最优保障和最主要的能源。有第一能源之称的我国煤炭工业,由于特殊的行业地位,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极强的典型性。
针对我国煤炭工业地位和状况的复杂性,如何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煤炭发展领域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煤炭隶属矿产资源,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炭生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依靠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统配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主力军,其技术进程代表着国家整体的技术发展水平。我国的能源结构一致以煤为主,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
1.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
①成煤时期多,但主要成煤时期集中
②煤炭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③煤类齐全,但数量分布不均衡
④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类储量少、煤质差
⑤煤炭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低
1.2国内外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或方向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的测度理论及方法体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于解析;煤炭资源评价及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与保护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既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哲理精华,又富蕴着人类活动的现代时间和理念。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应经有朴素的持续发展思想,而西方则把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研究上溯到马尔萨斯和达尔文。对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史,周德群教授将其归纳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人地关系认识的发展、对可持续问题的全面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四个阶段。
(2)煤炭是不可再生且可耗竭的天然资源,又是矿区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积极开展煤炭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检测。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煤炭资源价值、煤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结论和研究成果。煤炭属于矿产资源范畴,其价值问题在国内外一直存有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对矿产资源价值构成及来源地认识。当前,国内多数学者支持矿产资源本身具有价值的观点,而对于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现仍处于认识统一之中。论文检测。
2.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矿区为基础的
煤炭工业的能源基础产业地位,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来20年不会改变,煤炭作为最安全可靠和最主要能源的地位难以动摇。煤炭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长期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的效果,也必然影响着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部门性质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又是以众多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即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落脚在以矿区所在的具体区域和空间,矿区发展的可持续自然成为真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点要求。
3.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3.1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
⑴完善矿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行更加严厉的环保政策;
⑶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
⑷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行应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
⑸推行多元综合治理的土地复垦模式。
3.2矿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策略
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矿区内的企业具有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市场扩张能力,这既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宏观管理要求,也是推动矿区这一特定区域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矿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必然为矿区内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资金积累,这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托和保证。为此,针对我国煤炭矿区的实际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与对策,努力改善和提高矿区经济的运营质量和效益。
⑴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⑵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煤与非煤协调发展;
⑶依靠智力支持,永续经济增长动力;
⑷完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⑸努力提高煤炭企业的资本和国际化经营水平。
3.3矿区城市化发展
矿区城市化发展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城市是城市的特殊类型,其成长演化有其特定的规律性。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煤炭城市,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并制约着矿区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基于对矿业城市成长演化规律和我国煤炭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现提出矿区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对策如下:
⑴遵循矿业城市生命周期规律,正确实施阶段对应发展战略;
⑵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煤炭城市经济的平稳转型;
⑶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有效的转型途径;
⑷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增大煤炭城市的战略空间吸纳力;
⑸国家制定援助煤炭城市的产业政策。
4.结语
在我国,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经济特征的资源型区域,是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流区域。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还需我们付诸实践,投身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当中去,为推动我国煤炭资源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耿殿明.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周德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与模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朱训.认清形势增强信心为振兴矿业而奋斗[J].中国矿业,1997
[4]谢和平.中国能源发展趋势与能源科技展望[J].中国煤炭,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