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对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规模的省际间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东中西各个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回归分析,拟揭示全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东中西各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省际间的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揭示出,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不同等现象。最后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 人均GDP 经济发展水平 回归分析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使中国不落后,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人才,取决于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素质的教育。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培养跨世纪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一代的素质,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在新世纪的历史命运。因此, 教育始终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教育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进一步探究高等教育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规模进行省际比较,并对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作回归分析,以揭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望能为更好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情况
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因素众多,且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其中高等教育规模既反映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通过教育成本来影响高校发展水平,规模小,生均成本高;规模大,生均成本低,而且规模大小还影响其它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高等教育的规模主要体现在数量上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有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人口等发展存在很多的差异,省际间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也就存在较大不同,因此从绝对量上不具有可比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规模的相对量指标分为三类:一是每10 万居民中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二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三是各级教育中高等教育学生所占百分比。 本文采用每10万居民中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作为衡量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 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据统计处理方便,关系明确;其二,以10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为指标,可以剔除各省区人口数量的影响,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表1 2007 年中国大陆及31 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情况
省份
|
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
|
人均GDP(元/人)
|
省份
|
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
|
人均GDP(元/人)
|
全国
|
1426.636
|
21054
|
河南省
|
1170.085
|
16060
|
北京市
|
3478.261
|
56044
|
湖北省
|
1917.133
|
14405
|
天津市
|
3328.251
|
45829
|
湖南省
|
1320.364
|
16055
|
河北省
|
1340.88
|
19968
|
广东省
|
1184.993
|
32713
|
山西省
|
1428.117
|
16835
|
广西省
|
911.0738
|
12408
|
内蒙古
|
1180.012
|
25092
|
海南省
|
1279.245
|
14631
|
辽宁省
|
1809.679
|
25725
|
重庆市
|
1469.105
|
14622
|
吉林省
|
1721.725
|
19168
|
四川省
|
1129.568
|
12926
|
黑龙江
|
1660.565
|
18510
|
贵州省
|
607.9769
|
6835
|
上海市
|
2609.795
|
64592
|
云南省
|
689.1892
|
10496
|
江苏省
|
2057.578
|
33689
|
西藏区
|
942.0025
|
12109
|
浙江省
|
1537.549
|
37128
|
陕西省
|
2069.37
|
14350
|
安徽省
|
1194.835
|
12015
|
甘肃省
|
1130.997
|
10335
|
福建省
|
1422.787
|
25662
|
宁夏区
|
683.4663
|
13743
|
江西省
|
1790.125
|
12562
|
青海区
|
1022.712
|
13836
|
山东省
|
1537.312
|
27723
|
新疆区
|
1032.842
|
16860
|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大陆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GDP见《中国统计年鉴2008》,每
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见表1) ——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426.636,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4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规模高于这一平均水平,占1/3多,其余约2/3 的省市自治区则低于这一平均水平。其中,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除了重庆、陕西,中部的10个省除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北外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的9个省市除了福建、广东,其余7个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来说,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分居前三位, 分别为:3478.261、3328.251、2609.795; 贵州、宁夏、云南则居后三位, 分别为: 607.9769、683.4663、689.1892。最高的北京是最低贵州的近6倍,差距之大,显而易见。就全国范围来说,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呈现较明显的区域性。。总的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区域不平衡的现状一直存在,而且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有些吻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存在某种相关性。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省际比较如图1所示:

图1 2007年中国大陆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规模(由高到低排列)
二、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回归分析
大学是应社会经济的需求而产生,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大学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普通高校的扩招举措,更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迅速扩张。而我国省际间高等教育规模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有历史、地理位置、国家政策、经济等因素。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