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长的起点上,既不是物质资本投资优先,也不是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同时进行,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先于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高于物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增长贡献的潜力大于物质资本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深化和资本广泛化,物质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或替代关系有逐渐增强的倾向。投资通过它所形成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具有重新配置的作用,是技术进步得以产生并能够作用于经济增长,并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的增长,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发生变化,从而要求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人力资本与之相适应。政府部门在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方面需要协调发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长期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均具有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可以在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物质资本投资的增加,通过资本积累规模和结构配置效应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以外延经济增长为主的方式转变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中来,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均衡机制,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协调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关系,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可以进一步确保我省经济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四)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配套发展。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投资推动型,投资更多地偏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重化工业。重化工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物质资本投入提高、劳动力投入降低,物质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使得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针对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要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努力解决好投资结构优化的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有利于就业增长的方向转变,制订有利于促进就业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不能照搬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而是应该重新认识本地区的现实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原则来确立今后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黑龙江省的产业优势有两个方面:一是包括装备制造业等在内的重工业基础;二是强大的农业优势。应依托这两大优势做好产业优化选择,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适用技术,确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及骨干行业,实施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选择主导产品及行业的龙头产品;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明确市场分工与配套协作,通过外包、协作联盟等方式解决“大而全”、“小而散”的现象,由“企业集中”向“产业集群”转变。
在投资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用政策导向刺激配套行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第二产业尤其是现代制造业仍然是现阶段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大发展力度;在继续保持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培育第三产业新的就业增长点;遵循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建立有效的产业转换机制和劳动力转移机制;依托大企业优势,促进中小企业配套发展。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砚.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9):5-7
2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20-28
3 范海燕.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34-57
4 贺耀敏.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与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