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各个公共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地区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综合得分F=32.57%*F1+32.072%*F2+10.77%*F3+7.46%*F4,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各省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及排名 
 
    
        (三)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
            | 地区 | F1 | 排名 | F2 | 排名 | F3 | 排名 | F4 | 排名 | 综合得分F | 排名 |  
            | 北京 | -0.87407 | 25 | 2.59582 | 2 | -0.91561 | 23 | -1.43452 | 28 | 0.34222 | 6 |  
            | 天津 | -1.24589 | 31 | 1.26512 | 3 | -0.09204 | 19 | 0.66521 | 9 | 0.039675 | 12 |  
            | 河北 | 1.06682 | 5 | -0.76911 | 27 | -0.91702 | 24 | -0.23703 | 19 | -0.01565 | 13 |  
            | 山西 | -0.08234 | 13 | -0.60224 | 24 | -1.06469 | 26 | -0.62612 | 26 | -0.38134 | 25 |  
            | 内蒙古 | -0.1649 | 15 | -0.07372 | 11 | 2.16593 | 1 | 0.9825 | 6 | 0.229214 | 8 |  
            | 辽宁 | 0.7436 | 7 | 0.00189 | 10 | 0.01976 | 17 | -0.1188 | 18 | 0.236062 | 7 |  
            | 吉林 | -0.37674 | 20 | -0.51214 | 21 | 0.46223 | 10 | 0.88948 | 7 | -0.17082 | 19 |  
            | 黑龙江 | -0.27207 | 18 | -0.33905 | 14 | 1.21922 | 4 | 0.4978 | 10 | -0.02891 | 14 |  
            | 上海 | -0.94357 | 26 | 3.282 | 1 | 0.86835 | 7 | -0.65441 | 27 | 0.789985 | 4 |  
            | 江苏 | 1.62955 | 3 | 1.23582 | 4 | -0.19879 | 20 | 1.22698 | 4 | 0.99722 | 2 |  
            | 浙江 | 1.02964 | 6 | 1.00026 | 6 | -1.61301 | 30 | 1.45755 | 1 | 0.591169 | 5 |  
            | 安徽 | 0.67762 | 8 | -0.53728 | 23 | -0.92969 | 25 | -2.00249 | 30 | -0.20113 | 21 |  
            | 福建 | -0.29754 | 19 | 0.09642 | 9 | -0.41861 | 21 | 0.28847 | 14 | -0.08955 | 16 |  
            | 江西 | 0.00962 | 12 | -0.61563 | 25 | 1.07607 | 5 | -0.50024 | 23 | -0.11574 | 17 |  
            | 山东 | 2.73815 | 1 | 0.28249 | 7 | 0.78425 | 8 | -0.62475 | 25 | 1.020273 | 1 |  
            | 河南 | 1.45614 | 4 | -0.87097 | 31 | 0.05195 | 15 | -0.41044 | 21 | 0.169903 | 9 |  
            | 湖北 | 0.38128 | 11 | -0.46692 | 18 | 0.6729 | 9 | 0.30302 | 12 | 0.069509 | 11 |  
            | 湖南 | 0.41546 | 10 | -0.36176 | 16 | 0.19911 | 13 | 1.3869 | 2 | 0.144199 | 10 |  
            | 广东 | 1.70975 | 2 | 1.21509 | 5 | 0.09098 | 14 | 0.26797 | 15 | 0.976358 | 3 |  
            | 广西 | -0.17723 | 16 | -0.52368 | 22 | 0.45173 | 11 | -1.80501 | 29 | -0.31168 | 23 |  
            | 海南 | -1.14828 | 28 | -0.25003 | 12 | 0.30665 | 12 | 0.23923 | 16 | -0.40331 | 27 |  
            | 重庆 | -0.71219 | 22 | 0.10781 | 8 | 0.89695 | 6 | -0.25564 | 20 | -0.11985 | 18 |  
            | 四川 | 0.42396 | 9 | -0.84969 | 30 | -0.44554 | 22 | 0.05503 | 17 | -0.17831 | 20 |  
            | 贵州 | -0.62224 | 21 | -0.72311 | 26 | 0.02555 | 16 | -2.45272 | 31 | -0.6148 | 29 |  
            | 云南 | -0.13049 | 14 | -0.40251 | 17 | -1.29796 | 28 | 0.75846 | 8 | -0.2548 | 22 |  
            | 西藏 | -1.1913 | 30 | -0.80386 | 29 | 1.45229 | 3 | 1.3742 | 3 | -0.38689 | 26 |  
            | 陕西 | -0.22292 | 17 | -0.35457 | 15 | 1.57778 | 2 | -0.56843 | 24 | -0.0588 | 15 |  
            | 甘肃 | -0.77962 | 24 | -0.50803 | 20 | -0.05318 | 18 | -0.49782 | 22 | -0.45972 | 28 |  
            | 青海 | -1.13121 | 27 | -0.7739 | 28 | -1.56354 | 29 | 0.33682 | 11 | -0.75991 | 31 |  
            | 宁夏 | -1.18954 | 29 | -0.47951 | 19 | -1.61737 | 31 | 0.29701 | 13 | -0.69326 | 30 |  
            | 新疆 | -0.71941 | 23 | -0.26501 | 13 | -1.19465 | 27 | 1.16179 | 5 | -0.3613 | 24 |  从以上的因子分析中得到了中国各省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得分和排名,可以看出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排在第18位,在西部12省中排名仅此于内蒙古和陕西,但就全国范围来看,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竞争力还比较弱,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综合因子F1排名为22,说明重庆商贸流通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产业生态环境还比较差,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水平还不高;综合因子F2排名第8,说明重庆商贸流通产业不仅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而且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综合因子F3的排名为6,说明重庆商贸流通企业流通速度快,盈利能力强,商贸流通产业效率较高;综合因子F4的排名为20,说明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三、促进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生态水平。 商贸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从事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它对地区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的要求比其他产业更高。 截至2009年底,重庆铁路营业里程为1317.7公里,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公路里程110950公里,低于全国平局水平十个百分点,营运汽车24.51万辆,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0%;亿元以上交易市场107,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4个。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大城市、大农村”的特征明显,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更为落后,到2008年底,通村汽车数量只有8872辆,缺乏规范化的大规模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不完善造成了重庆流通渠道不畅,运输、仓储等活动发展落后,严重制约着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生态水平势在必行。 政府应该加大商贸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和市场的建设力度,扩大财政在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上的支出,并合理规划建设的区域和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主城区域集中力量建成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于一体的发达的物流体系,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可以形成网路,相互衔接;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带动作用,形成可供企业共同借助的交易平台。在县域和农村地区,加强农村公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两项市场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的市场环境。 (二)加强商贸流通产业组织建设,提高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 企业是商贸流通产业的微观主体,企业的规模和组织化水平对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09年,重庆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026个,实现销售额4023.5亿元,分别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1.8%和60.5%,零售连锁率只有19.5%,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不高。在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中,重庆也只有重庆商社(集团)和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上榜,分别列第11位和第92位,排名不高。 提高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必须从企业着手,一方面要加大商贸流通企业的并购力度,鼓励企业以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更大范围上的整合,优化商贸流通资源配置,调整现有商贸流通产业结构,以连锁经营和物流统一配送为突破口,培育出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另一方面,以连锁经营为纽带,把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组织起来,并给于相应的政策支持,提高经营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鼓励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更积极的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创新与繁荣。 (三)进一步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增长力。 近三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2%,增长速度快,势头明显,但重庆居民消费水平仅有8308元,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87.6%,内需明显不足,居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国内经济回升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扩大内需是保证商贸流通产业增长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重庆要充分利用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城乡统筹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积极推广研究成果,打破城乡樊篱,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消费,坚持把扩大农村内需作为重点,在农民消费升级、农村技术装备水平升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农民和农民工进程康居工程和农村金融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植力度。 2009年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8.437亿元,仅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已经成为制约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