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到普遍质疑,改革之声此起彼伏。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体系,金融危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出发,以渐进的方式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危机,即从人民币的周边化起步,利用我国现有的优势实现区域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很可能不是由于政策推动,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目前,尽管人民币并非完全可兑换金融危机,但周边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人民币,甚至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归功于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人民币币值十多年来始终稳定而且保持良好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前行的条件。
一、目前是我们进行货币国际化的最有利时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并席卷全球,其速度之快,破坏力之大,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尽管房地产泡沫、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监管漏洞等都对此次危机难辞其咎,但深层原因还在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毫无约束地超发、滥发货币,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流动性过剩、造成了世界经济严重失衡,而且借助美元发行风险和收益的严重不对称机制,让全球为美国买单,转嫁国内危机。首先,从历史看,发生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的时期,往往也是货币体系出现交替或新兴货币国际化的时期。美元、日元国际化都是如此;其次,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的政治经济地位快速上升,这是形成新的世界货币格局的有利保证。
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共识
早在2008年10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首相布朗就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向全世界倡议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并提出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必须经历“全球范围内大洗牌”的主张。2008年10月25日闭幕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会后声明中也提出了对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和全面改革的倡议论文网。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G20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讲话中明确发出了“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呼吁。俄罗斯则提议扩大IMF“特别提款权”的货币构成,加入人民币以及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大宗商品生产国的货币。在2009年9月24—25日召开的G20匹兹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又一致同意将发展中国家在IMF的投票权提高5%。
三、我国经济贸易实力的提升需要本币国际化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还是贸易规模,中国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从经济总量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根据国际购买力平价(PPP)计算, 2008年,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约为20.9%,中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为11.9%、6.4%和4.2%。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以前,我国仍然有望以年均8%的速度持续增长,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仅为2%左右。到2020年左右,我国经济规模将和美国及欧元区接近
从贸易总量看,我国商品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的8.7%,仅次于德国的9.5%,位列第二;商品进口占全球进口份额的6.7%,仅次于美国的14.2%和德国的7.4%,位列第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和世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往来规模逐渐增大且增速较快。总之,目前我国对外交易占全球国际交易的比重已经足够大,交易对象国众多,对世界贸易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四、美、欧、日三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在当今国际金融体系中,共有三大主要国际货币,分别是美元、欧元和日元。这三大货币的国际化途径各不相同,总结出这些国家在推进货币国际化当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指导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第一种途径,美元途径。美元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其国际化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二战后,以强大的经济及政治实力为基础,依托全球性汇率制度安排布雷顿森林体系,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地位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继续充当国际货币。
第二种途径,欧元途径。欧元作为信用货币,其国际化进程是最短的,其国际化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依靠先天的地理及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各国分别让渡国家货币主权,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采用趋同的财政货币政策,形成区域经济共同体和单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货币;依靠欧洲整体的经济实力及核心货币马克的国际货币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种途径,日元途径。日元国际化走的是一条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道路,其过程可概括为: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项目自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和日元离岸市场,使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其仅次于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使日元成为分散美元风险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在日本经济出现衰退之后,通过政策及政治支持积极推动日元区域化和国际化。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是以其强大的经济及政治实力为基础加之其特殊的国际背景,人民币想复制美元的国际化途径是不可能的。
欧元国际化实际上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展开的,首先有策略有计划地成立统一的经济区,然后成立货币联盟,创建区域货币。东亚的情况和欧盟不同,东亚国家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此外,还有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之间严重的分歧和差异以及东亚各国对人民币的态度等方面决定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不能效仿欧元路径。对比之下,在逐步推进资本账户的自由化、金融体系的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进行货币国际化的日本与我国的现实环境有类似之处,因此,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最具借鉴意义。
中国经济经历长达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另一只领头雁;同时中国政府在东亚事务中一贯保持负责任的大国姿态,特别是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对于防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经济也为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政府的做法因此赢得了东亚和世界的赞誉,为人民币亚洲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贸方面,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必将在东盟地区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清迈协议后中国同东亚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进一步增多,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东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不仅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也与中国的国力联系密切。因而国家的决策层不能操之过急,得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顺应时机稳扎稳打的推进金融危机,否则一旦失利中国的诸多方面将受到沉重打击论文网。纵观历史,有三种货币的国际化历程值得我们借鉴,它们分别是美元、日元、欧元。在查看了现今三种国际货币的成长历程本人认为中国的现状与前德国有几分可比性,并以此根据中国国情提出如下“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所谓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个地理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首先,区域化得做到经常项目的输出,为区域内经济提供充足的人民币的通货。在当前金融危机,人民币在东南亚的某些国家(如缅甸、越南等)已成为其实质上的通货。其次,人民币区域化需得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的区域金融合作,加强区域经济联系。2000年的清迈协议是区域内经济合作的里程碑。最后,妥善处理区域内事务,比如南海争端、中印边界争端等。
第二步是实现人民币的亚洲化。构建人民币亚洲化可以避免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实力不足而夭折的可能性。可以吸取日元的快速国际化进程受挫导致经济长期的疲软的教训。中国目前已具备了较强的硬实力,人民币亚洲化最需要克服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与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金融危机,这就需要中国人民的战略远瞻性,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妥善处理此类问题。
第三步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亚洲货币的基础上,人民币就需得在国际事务中更加主动与积极,并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最终结算手段,最终顺应时机的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伟大征程。
首先,当前中国政府通过签订双边本币互换与加快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试点工作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双边本币互换很好地突破了中国对资本项目下货币兑换的某些限制。这两方面的工作相辅相成,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可以与所有“东盟10+3”国家以及东亚区域外与中国具有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或地区(如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某些非洲国家与拉美国家等)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并加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与支付中的试点工作。
其次,为了让境外政府与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人民币,中国政府需要建立如下三个市场。第一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结算市场,这个市场的建立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在中国境外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互转换,从而降低了持有人民币的兑换成本;第二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也可以在中国境内,但需要对外国投资者开放),这个市场的建立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规避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的汇率风险。虽然目前在新加坡与香港有人民币的非交割远期外汇市场,但这些市场迄今为止都不能很好地预测人民币的未来走势。第三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只有境外投资者可以购买具有吸引力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他们才愿意在较长时期内大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储备货币。换句话说,以上三个市场的建立能够解除外国投资者在货币自由兑换、规避汇率风险与金融产品投资方面的回顾之忧,鼓励他们更长久、更大规模地持有人民币。一旦上述三个市场建成,就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