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及有关建议_外汇管理

时间:2013-07-03  作者:刘连营

论文导读::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及有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收支,外汇管理
 

目前,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已取得长足进展,这对我国缓解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跨境资金流动形式呈现多样化,资金交易性质也趋于复杂,给未来国际收支调控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一、人民币国际化概况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人民币走出国境近而成为国际货币,是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币本身稳定的币值相联系的,是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影响力日益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民币开始在边境贸易中大量流通。1996年12月1日,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项条款义务,提前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此举大大推动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地位。目前,人民币不仅在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能自由兑换,甚至在越南、缅甸、蒙古等国家全境通用。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已接受人民币存款和办理人民币其他业务。一些国家和居民还把人民币作为一种储藏手段。在蒙古当地流通的人民币现金占流通现金量的60%,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已受到“第二美元”的待遇。近期我国与多个国家签定货币互换协议,并且自去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办法发布及今年6月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境外结算区域扩大至全球所有国家外汇管理,境内试点扩大至20个省市),此举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外尤其是周边地区的流通程度,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人民币成为国际计价、结算、储备货币,必将对跨境资金流动及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产生深远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收支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大幅顺差局面

一般来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外进出口商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将增加,有利于缓解我国国际收支大额顺差的局面,而对方国则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缩小或顺差论文范文。从贸易收支角度看,假定所有贸易均以人民币结算,为保证结算所需的人民币,我国贸易收支需保持逆差,国外持有的人民币越多,我国对外负债就越多,贸易收支逆差越大。从资本项目来看,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有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或兼并收购,从事跨国投资、生产和销售。跨国投资增加,资本项目也会出现逆差,当然这也要依赖于流入的资本和流出资本的比较,如果人民币净流出多,而其他货币流进少,则资本项目逆差,反之资本项目顺差。从总体上看,随着人民币走出去的规模加大,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下降甚至逆差,但国外实际资源内流将增加,只要对外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将对我国有利。这一过程可用图形表示如下:

具体作用机理如下: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降低自主性外汇储备需求。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贸易结算、利用外资等都将使用本国货币,不需要过多的外汇储备来应对进口支付等需求,而且由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均是本国制定,政策自主权大大提高,更减少了需要应对贸易赤字、货币投机所需要的外汇储备。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的清偿能力可以用人民币去实现,国际清偿力将有所提高,外汇储备自主性需求将会大幅减少。以美国为例,目前其持有的外汇储备约800亿美元,以应对货币投机等突发事件,且其中80%是黄金资产。

2、人民币国际化将导致被动性储备资产下降。近年来,随着涉外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外贸进出口及国际收支呈现大幅顺差,中央银行只能被动的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或通过发行票据的方式来对冲,造成我国基础货币的增加长期以来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增加外汇管理,而通过国债买卖和票据再贴现调节基础货币规模较小。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人民币成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即使存在外贸顺差也将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将下降,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将逐步转变到依赖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业务来完成,中央银行被动持有的储备资产将会有所下降。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消费及内需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5%,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消费率的过低造成储蓄率居高不下,造成内外经济的失衡,这也是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顺差的根本原因。人民币成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后,其巨大的“铸币税”财富效应将促进国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消费水平的增长,促进消费率的上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外需向内需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企业降低资金储备。目前境内企业90%以上的涉外收支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而美元又不能在境内计价、结算、流通,企业不仅需保留大量外汇,同时结算中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兑换过程,需额外支付兑换费用。以美元兑换人民币为例,2009年山东省涉外收支总额1553亿美元,若银行按交易金额的1.25‰收取汇兑费用,则将花费13亿人民币左右的费用。人民币国际化后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且可有效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企业不再需要保留过多的资金储备,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局面。

(二)人民币国际化加大国际收支调控的难度

从日元等货币国际化经验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是外汇管理逐步放松和完善、实现货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过程,这期间对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更多的依靠市场化手段,相应调节难度也有所加大。届时跨境资金流动将更加复杂,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有所增加。

1、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涉外收支以人民币结算,将在资金来源上与境内人民币存在混淆,特别是多次转汇后支付的情况,将使资金流动形式更为复杂,部分异常资金可能通过人民币结算渠道频繁流动。同时,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其国内金融市场必定是自由开放的,由于货币壁垒的消失,游资流出与流入畅通无阻,将对汇率乃至整个经济造成影响,投机冲击成本也就在所难免。以人民币结算、储备与标价的资产损失可能性加大,其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企业的经济风险扩大。目前我国跨境资金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如何将境外人民币资金纳入正常的监测范围、不断提高监测水平成为一项全新的课题。

2、减弱了相关调控措施的效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由于境外大量人民币资产的存在,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资金供给和需求,进而会影响中国的汇率、利率、物价和金融资产价格水平等,使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效果大打折扣外汇管理,进而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使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加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届时将使我国为调解国际收支而采取的措施效果大大折扣。这一点也可从美国经验中看出,据C.Fred Bergtan研究,为消除50亿美元左右的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国必须至少减少GNP600亿美元;或者采用政策搭配的办法,那将得提高15%的利率并增加财政赤字1000亿美元论文范文。

3、将使我国遭遇币值稳定及人民币流动性两难。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成为计价、结算、储备货币,将产生类似“特里芬”两难的问题:既要通过持续国际收支逆差来满足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又要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平衡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投资货币三者之间的问题。若中国经济要得到持续发展,则需继续巨额贸易顺差。如此,对外投资将相对不足,从而引起其他逆差国家人民币短缺,对人民币需求过旺,使人民币面临持续升值压力进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4、影响当前外汇管理政策的实效性。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本外币分开管理的监管体系,当前的外汇管理制度是基于各项外汇收支以及结售汇活动展开的,其管理的要素仅为外汇。在实施人民币国际过程中,由于部分外汇收支是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外汇管理内容必然受到冲击,大量人民币资金尤其是资本项下资金的频繁流动,可能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产生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外汇管理政策的实效性。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既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大额顺差、降低外汇储备压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加大国际收支调控的难度,但总体看利大于弊。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强劲增长和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大势所趋。

三、当前亟待解决的几点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相辅相成的,应通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但目前我们在这一进程中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阶段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_金融危机
下一篇论文: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研究_收益与风险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