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行政区划壁垒限制。行政区划壁垒是地方政府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具体表现SWOT分析,是我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现象。它是地方政府追求本地区或官员自身利益最大化,运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正常运行的一种手段。其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由地方政府出面,用行政手段限制收购;二是强化经济杠杆,扩大计划管理的范围,强令区域内商业企业经营和推销本区域产品,保护本地产品,歧视外地产品;三是运用行政手段,迫使和诱使区域内企业实施封锁措施,层层设卡[3]。行政区划壁垒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产品和要素区际流动成本。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与贸易密切相关的交通、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显得尤为不足,以公路为例,尽管至2007年我国公路已达358.37万公里,但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却仅有公路0.37公里(美国0.67、印度1.1、日本3.2),其中高速公路更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5%;二是基础设施水平区际、城乡差距显著,仍以公路为例,东部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有公路1.008公里,是西部0.195公里的5倍多,其中高速公路东部为0.022公里,更是西部0.002公里的10倍多。
5、信用缺失和中介组织缺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任何一项交易从合约的签订到履行整个过程都是在信用的无形约束下进行的,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成败进而影响到交易的次数、规模及水平。理论上国内贸易的信用风险远小于国际贸易,但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国内信用缺失问题较为普遍且严重SWOT分析,以致内贸信用风险实际上却远大于外贸,这是国内贸易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此外,中介组织是贸易的枢纽,发挥中介组织的传导作用是繁荣国内贸易的关键,但中介组织发展在我国一直未受重视,以致在量上和质上存在严重不足。[4]
五、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1、两手并举战略。促进国内贸易发展要坚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两手并举。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发挥市场“无形之力”;另一方面政府要用活“有形之力”发挥调空作用推动国内贸易跨越发展,如积极制定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国内贸易协调机制;培育贸易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强内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商”工程;支持发展中介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2、产业调优战略中国论文网。产业结构及布局状况决定着国摘要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以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国内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流通创新战略。加快流通技术、制度及组织创新是实施流通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提高国内贸易领域信息化、标准化及自动化技术水平,推动业务流程、交易方式、支付手段、经营技术及服务功能创新;加快流通立法和标准化建设步伐,构建积极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同时加大舆论宣传与监管力度营造诚信氛围SWOT分析,从法律、制度上的“正式约束”(硬约束)和道德、文化上的“非正式约束”(软约束)两方面进行流通制度创新;采取“建台构网、并购融合”[5]策略促进流通组织创新。
4、协调发展战略。挖掘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市场潜力是促进国内贸易大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要从内贸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中西部地区商贸集聚区和增长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缩小区际差距,同时加强农村市场网络建设,更新农村流通方式和业态形式,繁荣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要有大局观,不仅要注重区内贸易市场开发与建设,更要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主动加强区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区际贸易协调发展。
5、高位开放战略。高位开放即在恪守WTO规则前提下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高质量、高水平开放。以国家对外高位开放“倒逼”地区对内全面开放,激发国内市场潜力,促进国内贸易发展。高位开放中的外资引进应具有战略性,要引导其投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投向物流配送中心、采购中心、农产品采购基地建设,以调整和优化国内贸易领域投资结构和布局。国内贸易领域高位开放作用不仅仅在于资本引进,更在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流通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
[3]周国林.论我国转型时期的区域间市场壁垒[J].江西社会科学,2006(1).
[4]卢名辉、周明生.中国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均衡关系研究:1952-2007[J].社会科学辑刊,2009(2).
[5]徐从才,李廷页.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