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_经济论文

时间:2012-04-17  作者:曾献东,吴仲会
 ()

其中由于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体系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并且随着农业税的免征等一系列的政策,在主成分模型测算中,由于第一产业Beta In为,T为-0.480,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多重共线性统计量自动省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发生新的变化。不同产业的税负(单位生产总值的税收贡献率)是不同的,第一产业通常要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以及国家的保护政策等,税负一般较轻,而且2006年我国又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第一产业的税收更是微乎其微了经济论文,本模型中自动省略。第二产业是我国税负最重的产业,税收弹性较大。由于第三产业门类多、领域宽,可容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对拓宽就业范围,增加劳动力需求,降低就业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尽管第三产业的税收弹性大,出于鼓励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其整体税负会低于第二产业。从扬州市2008年各产业的税负情况来看,第一产业的税负仅有0.046%,第二、三产业的税负分别为11.65%和7.79%。因此,就算GDP的总量保持不变,而仅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如第二、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一产业,就会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甚至快于GDP的增长。从近几年扬州市的产业政策来看,坚持工业第一方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主导产业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特色发展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产业结构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1989年扬州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4.42%、53%、22.58%,而到2008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47%、57.46%和35.47%。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不断上升。由此也导致了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之间的不同步。

2.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扬州市经济所有制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新局面。与2000年前相比,扬州市国有或集体经济的比重日渐下降,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私营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势头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扬州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据统计2008年扬州市民营企业上缴财政收入100.3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7.7%。

(二)税源结构的变化

税源结构的变化是来自财政收入内部发生的调整变动,与外部的整个社会经济总量没有多大关系,因此税源结构的变动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幅,却不影响GDP的增长率。税源结构的变化包括税源品种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种税源增幅结构的变化。

1.税源品种结构的变化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细分,原税源品种结构可能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必须进行调整。如1992年增加了赋税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但此项税种在2003年就停止征收。而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原分属地方的部分“费”转为“税”,如把原属地方不规范、容易发生违规收费操作的屠宰费、排污费等转化为“屠宰税”和“排污费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方乱收费、妨碍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同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为适应经济的稳定发展,促使国民经济走信息技术产业路线,改变原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产出的现状经济论文,增加“资源税”项目,将原分行业类别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种合并为“企业所得税”,减少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事业单位需要交纳的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使国民收入向个人转移。农业税税种方面,扬州从2005年开始停止征收农业税,2003年开始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2002年停止征收屠宰税,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当然这种税源品种的变更会直接导致财政收入的增减变动。

2.税种增幅结构的变化

基于扬州2002年至2006年的各税种征收数据,进行各年份环比增长数据分析发现:扬州2002年至2006年期间财政总收入环比增长在25%至35%之间,总体上一般预算收入合计环比增长幅度与其相适应,但分税种则差距很大。2002年财税体制改革以后个人所得税收入按25%左后稳定环比增长,而其他的如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增长率很不稳定,资源税在2004年及之前呈环比负增长,2005年以后开始呈正增长态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6年环比增长99%,土地增值税和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方面,随着2003年以后扬州西城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土地增值税2003年增长幅度达28.8倍,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也在2004年一度增长幅度达到26倍之多。税种增幅受地方经济政策发展方向,产业转移状况的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与国民收入增幅无法相协调均衡。

(三)财税体制改革与征管力度的变化

财政收入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税源结构的变化,也有来自制度方面的因素。财税体制、征管力度的变更都会引起财政收入与经济的非均衡增长。

1.税收制度改革因素

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税收制度的改革,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建国以来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改革,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前的税收制度早已不再适用当前不断变化的经济与税源结构,以前的税制的主要来源是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税负微乎其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如以扬州市1989-2008年的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2.58%上升为35.47%,而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4.42%下降为7.47%。所以若不进行税制改革,势必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改革前的这种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的脱离使得扬州市1991年的财政收入出现的0.87%的负增长。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更是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新税制下,扬州市财政收入自1997年起就超过GDP的增长。

2.财税体制改革因素

改革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财政体制也在作适应性地调整和改革。2002年和2007年扬州市的财政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6.61%和35.18%,分别高于于GDP增长率27.82个百分点和15.93个百分点,出现这样大的差距与财政体制的改革具有重大关系。2002年根据所得税分享制的改革,中央企业改变了预算管理级次,下放征管企业经济论文,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扬州市国税系统企业所得税征管户已由2001年底的143户骤然增加到2002年底的1257户,征管户数急剧增长,财政收入自然也增长迅猛。2007年,财政部门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全年非税收入完成21.88亿元,增长72.7%,基金收入完成59.86亿元,增长38.8%,非税和基金收入共增收25.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增量的46.7%,极大提升了财政收入的增幅。

3.征管力度的变化

一直以来,我国的税收征管力度不强,存在管理不全、监控不利、执法不严、处罚不重等缺点,使得偷税、逃税和骗税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税制的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004年,为适应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式,扬州市各地都成立了契税征收管理所,对契税实行财政自主征收,当年扬州市契税收入就达到3.69亿元,是1995年的40多倍。2006年9月,扬州市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成功开发了社会综合治税数字化管理系统,市级15个政府部门的数据实现了及时交换和共享,社会综合治税网络逐步形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年,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建立征管上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建立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库”的非税收入集中征收机制。由此可见,征管力度的加强对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又与GDP毫无关系,因此也会导致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背离。

五、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均衡增长的对策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税负水平很大程度上要受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扬州市的税负水平是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的。目前,扬州市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传统制造业创造了绝大部分产值、就业机会,也创造了绝大部分税收。因此,要壮大经济实力与增加财政收入,就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税收贡献度高的潜力型财源产业。扶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发挥产业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的带动作用。

2、完善财税制度建设,提高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决定了财政支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财政收入的减少势必导致支出的下降,这无疑会削弱财政活动能力和财政政策的取向,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因此经济论文,须牢固树立抓好收入永远是财税部门第一要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建设,依法强化税收征管。要健全纳税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多个纳税评估体系模型,采取各种评估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要积极推进“金税工程”建设,以“金税工程”为依托,加快推进新的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系统建设。要对重点企业建立税收档案,强化有效的监控与征管手段,以便于管理与保证税收。

3、保持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的合理规模,促进二者协调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分配形成三部分的资金去向:一是财政收入,二是企业集体所得部分,三是个人所得部分。从笔者国家发展经济的目的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同等重要,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需要在不影响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社会管理职能同时积极调动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据历史经验(谭建立、闫俊斌,200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0%-25%之间算是较为合理的规模,目前扬州市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2000至2008年的年均比重仅为12.2%,这将不利于发挥财政职能的发挥,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应着实提高财政收入比重,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当前应积极扩大内需,建立新的增长点;加强财源建设,增强财源发展后劲;支持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率。形成经济促财政,财政支经济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SculIey,G.Taxation Aggregate A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FurtherCross-cou Evidence on Some Supply-side Hypotheses(J).Economic Inquiry,2001,Vo1.5{1):367-396
[2]Sculley,G. W.Tax Rate, Tax Revenues and Economic Growth[ P].Policy Report No.98, 1991,National Center for Policy Analysis, Dallas
[3]徐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4)
[4]董承章、蒋东宇、娄正良.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9)
[5]谭建立、闫俊斌.论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的科学化及实现途径[J].现代财经,2006(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_经济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边境城市区位价值提升:以广西东兴市为例_经济论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