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安徽与湖北、湖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服务业发展不足是主因;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又是安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主因。安徽应充分认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实现赶超“两湖”的目标。论文关键词:安徽与两湖,经济发展差距,比较分析,服务业发展差距
 
 2008年,安徽省委提出“以旺盛的精神赶超两湖”,话语掷地有声;2009年,安徽经济逆势上扬,成为继湖南、湖北后全国第十四个跻身“万亿元俱乐部”的省份,确也完美收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徽与两湖的经济发展差距仍有目共睹,且呈不断扩大之势。究其原因,既与历史传承、人文地理等因素相联,更与产业结构、投资产出率、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创新等因素有关。本文试图从服务业发展差距视角小论文,分析安徽与两湖经济的发展差距,找寻安徽经济发展的“短板”,并按图索骥,探寻安徽赶超两湖的对策。 一、安徽和湖北、湖南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较 表1清晰地表明:安徽与两湖在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   
    
        
            | 表1 安徽、湖北、湖南GDP总值、增长率、占比和差额 |  
            | 年 份 | 安徽 | 湖北 | 湖南 | 占两湖比重(%) | 与两湖差距(亿元) |  
            | 总值 | 增长率 | 总值 | 增长率 | 总值 | 增长率 | 湖北 | 湖南 | 湖北 | 湖南 |  
            | (亿元) | (%) | (亿元) | (%) | (亿元) | (%) |  
            | 2000 | 3038.2 | 8.3 | 4276.3 | 9.3 | 3691.9 | 9.0 | 71.0 | 82.3 | 1238.1 | 653.6 |  
            | 2001 | 3290.1 | 8.3 | 4662.3 | 9.1 | 3983 | 9.0 | 70.6 | 82.6 | 1372.2 | 692.9 |  
            | 2002 | 3553.6 | 8.9 | 4831 | 9.1 | 4140.9 | 9.0 | 73.6 | 85.8 | 1277.4 | 587.4 |  
            | 2003 | 3972.4 | 9.2 | 5401.7 | 9.4 | 4638.7 | 9.6 | 73.5 | 85.6 | 1429.3 | 666.3 |  
            | 2004 | 4759.3 | 13.3 | 5633.2 | 11.2 | 5641.9 | 12.1 | 84.5 | 84.4 | 873.9 | 882.6 |  
            | 2005 | 5375.1 | 11.6 | 6520.1 | 12.1 | 6511.3 | 11.6 | 82.4 | 82.6 | 1145 | 1136.2 |  
            | 2006 | 6131.1 | 12.8 | 7581.3 | 13.2 | 7508.9 | 12.2 | 80.9 | 81.7 | 1450.2 | 1377.8 |  
            | 2007 | 7364.2 | 13.9 | 9230.7 | 14.5 | 9200 | 14.5 | 79.8 | 80.0 | 1866.5 | 1835.8 |  
            | 2008 | 8874.2 | 12.7 | 11330 | 13.4 | 11156.6 | 12.8 | 78.3 | 79.5 | 2456.2 | 2282.5 |  
            | 2009 | 10052.9 | 12.9 | 12832 | 13.2 | 12930.7 | 13.6 | 78.3 | 77.7 | 2778.6 | 2877.8 |  (资料来源:2008年之前的GDP总值和增长率根据安徽、湖北和湖南《统计年鉴2009》。其中,2009年的GDP总值和增长率则根据三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而来。本表绝对数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 1.从经济增速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湖北和湖南三省经济增速大致经历相同阶段:2000~2003年间虽然三省GDP增长率都低于两位数,但同期两湖的增速均高于安徽;2004~2009年间,三省经济增速加快,都超过两位数,但除个别年份外,同期安徽的增速均低于两湖,尤其近三年表现的更为明显。 2.从经济总量来看。近十年来,安徽、湖北和湖南三省经济总量都呈不断增长趋势,2009年三省GDP总值都是2000年的3倍以上,尤以湖南省经济总量最大。虽然三省都是“万亿元俱乐部”成员,但安徽与两湖的经济差距不仅明显存在,而且呈不断扩大之势。一是比例缩小:“十一五”以来,安徽经济总量占湖北和湖南的份额不断下降,2004年安徽GDP占湖北和湖南的份额分别为84.5%和84.4%小论文,到2009年分别降至78.3%和77.7%。二是差额拉大:除2004年外,安徽与湖北经济总量差距均在1000~2000亿元之间,近两年来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高达2456.2亿元和2778.6亿元;与湖南经济总量的差距表现得更为明显,2000~2004年安徽与湖南经济总量差距基本在900亿元之内,2005~2007年两省经济总量差距不断加大,但基本在1000~2000亿元之间,而到2008~2009年间,两省经济总量差距均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2282.5亿元和2877.8亿元。 二、安徽和湖北、湖南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分析 尽管安徽与两湖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导致差距存在的原因也众说纷纭,但从表2中不难发现,服务业发展不足是安徽与两湖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 自2005年以来,安徽与两湖的经济差额总量中,超过38%以上均由第三产业差距引起的。其中,2007~2009年,湖北三产分别高于安徽1011.1亿元、1268.1亿元和1351.7亿元,先后占两省经济差距总量1866.5亿元、2456.2亿元和2778.6亿元的54.2%、51.6%和48.6%;2009年,湖南三产高于安徽1624.3亿元,更是占到两省经济差距总量2877.8亿元的56.4%。 表2 “十一五”以来安徽、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三次产业总值及差额比(单位:亿元小论文,%)   
    
        
            |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安徽 | GDP | 5375.1 | 6131.1 | 7364.2 | 8874.2 | 10052.9 |  
            | 一产 | 966.5 | 1011.1 | 1200.2 | 1418.1 | 1495.6 |  
            | 二产 | 2221.2 | 2648.1 | 3289.1 | 4137.4 | 4902.8 |  
            | 三产 | 2187.5 | 2471.9 | 2874.9 | 3318.7 | 3654.5 |  
            | 湖北 | GDP | 6520.1 | 7581.3 | 9230.7 | 11330.4 | 12831.5 |  
            | 一产 | 1082.1 | 1140.4 | 1378 | 1780 | 1915.9 |  
            | 二产 | 2810 | 3365.1 | 3966.7 | 4963.6 | 5909.4 |  
            | 三产 | 2628 | 3075.8 | 3886 | 4586.77 | 5006.2 |  
            | 湖南 | GDP | 6511.3 | 7508.9 | 9200.0 | 11156.6 | 12930.7 |  
            | 一产 | 1274.2 | 1332.23 | 1626.5 | 2007.4 | 1969.7 |  
            | 二产 | 2596.7 | 3151.7 | 3916.4 | 4933.1 | 5682.2 |  
            | 三产 | 2640.5 | 3084.9 | 3657 | 4216.2 | 5278.8 |  
            | 湖北—安徽 | GDP差额 | 1145 | 1450.2 | 1866.5 | 2456.2 | 2778.6 |  
            | 三产差额 | 440.5 | 603.9 | 1011.1 | 1268.1 | 1351.7 |  
            | 三产差额/GDP差额 | 38.5 | 41.6 | 54.2 | 51.6 | 48.6 |  
            | 湖南—安徽 | GDP差额 | 1136.2 | 1377.8 | 1835.8 | 2282.5 | 2877.8 |  
            | 三产差额 | 453 | 613 | 782.1 | 897.5 | 1624.3 |  
            | 三产差额/GDP差额 | 39.9 | 44.5 | 42.6 | 39.3 | 56.4 |  (资料来源:2008年之前的GDP总值和增长率根据安徽、湖北和湖南《统计年鉴2009》。其中,2009年的GDP总值和增长率则根据三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而来。本表绝对数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 “十一五”以来,安徽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带动了二产增长加快,二产成为拉动安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表3),二产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一产和三产之和,比三产贡献率高出近26个百分点。与两湖相比,安徽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明显偏低,而且呈逐年递减之势。2006~2009年间,湖北和湖南三产贡献率年均为41.1%和37.7%,比安徽年均31.4%分别高9.7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 表3 “十一五”以来安徽、湖南、湖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单位:%)   
    
        
            | 年份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 湖南 | 湖北 | 安徽 | 湖南 | 湖北 | 安徽 | 湖南 | 湖北 | 安徽 |  
            | 2005 | 13.5 | 7.0 | 2.6 | 46.7 | 55.2 | 61.1 | 39.8 | 37.8 | 36.3 |  
            | 2006 | 5.5 | 5.5 | 5.9 | 52.5 | 52.3 | 56.5 | 42.0 | 42.2 | 37.6 |  
            | 2007 | 18.0 | 14.4 | 15.3 | 46.9 | 36.5 | 52.0 | 35.1 | 49.1 | 32.7 |  
            | 2008 | 19.5 | 19.1 | 14.4 | 52.0 | 47.5 | 56.2 | 28.6 | 33.4 | 29.4 |  
            | 2009 | -2.1 | 9.1 | 6.6 | 42.2 | 63.0 | 64.9 | 59.9 | 27.9 | 28.5 |  
            | 2006-2009年均 | 13.2 | 10.8 | 11.3 | 49.1 | 48.1 | 57.3 | 37.7 | 41.1 | 31.4 |  (资料来源:安徽信息网http://www.in.ah.cn) 三、安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原因探析 综上所述,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是导致安徽与湖北、湖南经济发展差距的主因。那么,与两湖相比,安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1.产业结构不合理——强第二产业,弱第三产业。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见表4),安徽与两湖的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本上都是二、三、一结构。近几年得益于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安徽二产比重的上升速度明显加快,自2007年以来一直遥遥领先于两湖。与二产的快速上升相比小论文,安徽的三产则呈逐年下滑之势,从2003年的41.8下降到2009年的36.3,6年共减少5.5个百分点。而两湖的三产,除个别年份外,基本都维持在40~44%之间,不仅远远地高于安徽,而且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从三次产业增速来看(表5),2006~2009年,湖北、湖南三产平均增速为14%和12.7%,分别高于安徽2.7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来看(见表2),与2005年相比,2009年安徽二产增加值增长1.2倍,但三产仅增长0.67倍;2009年安徽第三产业增加值(3654.5亿元)相当于湖北(5006.2亿元)、湖南(5278.8亿元)的73%和69.2%。 表4 安徽与湖北、湖南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 年 份 | 安徽 | 湖北 | 湖南 |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 2003 | 19.1 | 39.1 | 41.8 | 16.8 | 41.1 | 42.1 | 19 | 38.1 | 42.8 |  
            | 2004 | 20 | 38.8 | 41.3 | 18.1 | 41.2 | 40.7 | 20.5 | 38.8 | 40.7 |  
            | 2005 | 18 | 41.3 | 40.7 | 16.6 | 43.1 | 40.3 | 16.7 | 39.6 | 43.7 |  
            | 2006 | 16.5 | 43.2 | 40.3 | 15 | 44.4 | 40.6 | 16.5 | 41.5 | 42 |  
            | 2007 | 16.3 | 44.7 | 39 | 14.9 | 43 | 42.1 | 17.2 | 42.1 | 40.7 |  
            | 2008 | 15.98 | 46.6 | 37.4 | 15.7 | 43.8 | 40.5 | 16.4 | 43.5 | 40.1 |  
            | 2009 | 14.9 | 48.8 | 36.3 | 14.9 | 46.1 | 39 | 15.2 | 43.9 | 40.9 |  (资料来源:2008年之前的数据根据安徽、湖北和湖南《统计年鉴2009》。其中,2009年的数据根据三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而得) 表5 安徽、湖北、湖南三次产业增长率(单位:%)   
    
        
            | 年份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湖北 | 湖南 | 安徽 |  
            | 2004 | 7.4 | 6.5 | 8.6 | 16.2 | 13.9 | 13.8 | 10.2 | 9.5 | 13 |  
            | 2005 | 4 | 5.7 | 1.73 | 15.2 | 12.2 | 17.08 | 11.8 | 13.5 | 10.77 |  
            | 2006 | 5.1 | 4.8 | 6.36 | 15.9 | 16.5 | 17.32 | 13.7 | 11.7 | 10.94 |  
            | 2007 | 4.7 | 4 | 3.6 | 15.1 | 18.1 | 19.53 | 17.7 | 15 | 12.24 |  
            | 2008 | 6 | 5.3 | 6.2 | 16.6 | 14.9 | 16.41 | 12.4 | 13.3 | 10.95 |  
            | 2009 | 5.2 | 5 | 5 | 16 | 18.9 | 16.8 | 12.3 | 11 | 11.1 |  
            | 2006-2009年平均 | 5.2 | 4.8 | 5.3 | 15.9 | 17.1 | 17.5 | 14 | 12.7 | 11.3 |  (资料来源:2008年之前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其中,2009年的数据根据三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而得) 2.投资结构不合理——重二产投资,轻三产投资。“十一五”以来,安徽的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自2006年安徽的投资总量首超两湖后,近几年在三省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从投资总量看,2004年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935.3亿元(见表6)小论文,占GDP比重近50%;2009年,已高达9263.2亿元,占GDP比重超过90%;2006~2009年,安徽投资年均增速接近40%。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与两湖相比,安徽的三产投资比重明显偏低:自2006年以来,安徽的二产投资比重始终居三省之首,而同期安徽的三产投资比重却一直居于三省之尾。即便在2008和2009年,安徽三产投资比重呈上升之势时,同期安徽的三产投资比重仍比两湖低2~4个百分点。正因如此,2008~2009年,安徽三产拉动经济增长仅先后为4.3和4.8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湖北0.9和1.2个百分点,低于湖南0.8和0.9个百分点。 表6 安徽、湖北、湖南投资总量及结构比较(单位:亿元,%)   
    
        
            | 年份 | 省份 | 合计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一产 | 二产 | 三产 |  
            | 比例 | 比例 | 比例 |  
            | 2004 | 安徽 | 1935.3 | 48.7 | 729.5 | 1157.1 | 2.5 | 37.7 | 59.8 |  
            | 湖北 | 2264.8 | 55.9 | 942.2 | 1266.8 | 2.5 | 41.6 | 55.9 |  
            | 湖南 | 2072.6 | 69.6 | 726.8 | 1276.2 | 3.4 | 35.1 | 61.6 |  
            | 2005 | 安徽 | 2525.1 | 71.6 | 958.7 | 1494.7 | 3 | 39.5 | 57.5 |  
            | 湖北 | 2676.6 | 70.9 | 1163.8 | 1441.9 | 2.6 | 43.5 | 53.9 |  
            | 湖南 | 2629.1 | 82.7 | 960.2 | 1586.2 | 3.1 | 36.5 | 60.3 |  
            | 2006 | 安徽 | 3533.6 | 97.2 | 1468.8 | 1967.6 | 2.9 | 41.7 | 55.4 |  
            | 湖北 | 3343.5 | 90.4 | 1306.5 | 1946.5 | 2.7 | 39.1 | 58.2 |  
            | 湖南 | 3175.5 | 88.3 | 1186.7 | 1900.5 | 2.8 | 37.4 | 59.8 |  
            | 2007 | 安徽 | 5087.5 | 109.7 | 2269.4 | 2708.4 | 2.2 | 44.6 | 53.2 |  
            | 湖北 | 4330.4 | 127.3 | 1696.8 | 2506.2 | 2.9 | 39.2 | 57.9 |  
            | 湖南 | 4154.8 | 108.3 | 1640.5 | 2406 | 2.6 | 39.5 | 57.9 |  
            | 2008 | 安徽 | 6788.9 | 182.6 | 2959.5 | 3646.8 | 2.7 | 43.6 | 53.7 |  
            | 湖北 | 5798.6 | 231.3 | 2344.4 | 3222.9 | 3.9 | 40.4 | 55.6 |  
            | 湖南 | 5534 | 152.8 | 2268.6 | 3112.6 | 2.8 | 41 | 56.2 |  
            | 2009 | 安徽 | 9263.2 | 236.7 | 3999.9 | 5026.6 | 2.6 | 43.2 | 54.2 |  
            | 湖北 | 8211.9 | 321.6 | 3095.1 | 4795.1 | 3.9 | 37.7 | 58.4 |  
            | 湖南 | 6880.1 | 130.95 | 2845.07 | 3904.06 | 1.9 | 41.4 | 56.7 |  (资料来源:2008年之前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其中,2009年数据根据三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而来。本表绝对数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传统三产,轻新兴服务。从第三产业内部看,新兴服务业比重小、发展慢是安徽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十一五”以来,安徽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以下简称传统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见表7)小论文,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一直在35%以上。 表7 湖南、湖北、安徽传统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及贡献率 (单位:%)   
    
        
            | 年份 | 比重 | 贡献率 |  
            | 湖南 | 湖北 | 安徽 | 湖南 | 湖北 | 安徽 |  
            | 2005 | 42.5 | 35.8 | 34.6 | 49.4 | 16 | 40.4 |  
            | 2006 | 31.9 | 34.9 | 34.8 | 20 | 25.6 | 36.4 |  
            | 2007 | 30.9 | 31.6 | 35.1 | 23 | 19.3 | 35.4 |  
            | 2008 | 30.6 | 32.3 | 35.6 | 26.7 | 28.5 | 39.3 |  (资料来源:安徽信息网http://www.in.ah.cn) 2005年以来,湖南以文化创意为代表、湖北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安徽服务业与两湖的差距越来越大。2008年,湖南和湖北传统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分别下降到30.6%和32.3%,较各自2005的比重分别下降11.9和3.5个百分点;湖南和湖北传统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6.7%和28.5%,比安徽低12.6个百分点和10.8个百分点。 自2005年以来,湖南各种新兴服务业增速都在48%(见表8)以上,其中,2007年和2008年分别比安徽高出4.5和5.6个百分点;2009年,湖南省的文化产业产值、旅游总收入均突破千亿元,成为湖南省的第五、第六个过千亿的产业。 2007~2008年,湖北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7%和8.6%,分别高出安徽3.3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2009年湖北金融业增速高达22.8%,远超安徽。 表8 安徽、湖北、湖南第三产业内部增长速度(单位:%)   
    
        
            | 年份 | 省份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批发和零售业 | 住宿和餐饮业 | 金融业 | 房地产业 | 其他服务业 |  
            | 2005 | 安徽 | 16.6 | 18.2 | 4.5 | 5.3 | 10 | 45.4 |  
            | 湖北 | 13.8 | 21.1 | 5.9 | 5.7 | 8.6 | 44.9 |  
            | 湖南 | 13.9 | 19.6 | 4.8 | 4.7 | 8.9 | 48.1 |  
            | 2006 | 安徽 | 16.4 | 18.2 | 4.5 | 5.2 | 10 | 45.7 |  
            | 湖北 | 13.9 | 21.9 | 5.9 | 4.8 | 8.3 | 45.2 |  
            | 湖南 | 13.8 | 18.1 | 4.9 | 6 | 8.7 | 48.5 |  
            | 2007 | 安徽 | 16.8 | 18.3 | 4.6 | 5.4 | 10.3 | 44.7 |  
            | 湖北 | 12.3 | 19.3 | 5.7 | 8.7 | 9.8 | 44.2 |  
            | 湖南 | 13.1 | 17.8 | 5 | 5.8 | 9.1 | 49.2 |  
            | 2008 | 安徽 | 16.5 | 19 | 4.9 | 5.5 | 10.3 | 43.7 |  
            | 湖北 | 12.7 | 19.6 | 5.9 | 8.6 | 9.2 | 43.9 |  
            | 湖南 | 12.4 | 18.2 | 5.1 | 5.8 | 9.2 | 49.3 |  注:其他服务业包含各种新兴服务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