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近20年。发达国家同样经历过单位GDP能耗的上升阶段。计量分析。国际比较。
论文关键词:近20年,能耗,描述分析,计量分析,国际比较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90年到2009年这20年,是新中国成立50年中发展最好的阶段,举国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925%。能源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那么这20年我国能源消费情况怎么样,呈现了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哪些因素在能源消费中起着关键作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描述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制订科学能源发展战略和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二、文献综述
中国能源供求状况及前景分析课题组,从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重要发展时期的角度,对我国能源消费进行研究。他们发现:第一,我国的能源供给约束压力不断增大,第二,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过分依赖煤炭,第三,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在提高[1]。曹远征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对目前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能源还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总量问题、结构问题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2]。张运洲等研究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依旧较小,只能起到辅助调节作用。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得煤炭的生产、供应和高效利用成为实施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确保发电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重大问题[3]。刘凤朝等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方法,以中国1988—2005年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表明,在长期,除了资本增长外,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重要增长因素,贡献度为14.92%[4]论文格式模板。刘凤朝等通过假设建立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研究表明,专利授权量增加能够节约能源消费,第一产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等能源消耗较少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加能够减少能源消费[5]。白泉指出,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同样经历过单位GDP能耗的上升阶段,出现这一阶段是本国在同一时期内原材料消费强度高涨导致的描述分析,而原材料消耗强度高涨是社会发展全面转向机械化大生产和工业时代的现代家园建设带来的。发达国家单位GDP能耗从上升转为下降的拐点处于第二产业比重仍比较高的时期[6]。韩君对能源需求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梳理,结为九种:部门分析法、传统时间序列趋势法、源消费弹性系数法、投产出法、RRS能源因素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情景分析法、灰色模型法和混沌时间序列法[7]。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我国有不少学者对我国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研究,包括能源消费的状况和原因、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及他国经验的借鉴等方面。笔者的研究将在借鉴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1、样本的独特性。文中选用1990-2009年20年的样本,这20年是新中国成立50中最集中精力搞建设的20年。2、内容的独特性。研究的内容不仅涉及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能源消费构成及结构、对外依存度、弹性系数等,还深入分析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国际比较及注意事项等,可以说是对这20年能源消费全面、深入的一次分析。3、方法的独特性。研究变量的设计中考虑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体现科技水平和潜力的较好指标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这在以前文献中鲜有提及。另外,研究方法尝试了向后逐步回归和解决多重共线性的岭回归分析方法。
三、研究过程
(一)描述研究
1、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如下表1所示,这20年我国能源消费从1990年98703万吨标准煤上升到310000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21%,对外依存度从-5.29%上升到9.68%。但这20年能源消费呈现阶段性特征,前10年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后20年,从1990到1999年年均增长率3.44%,而从2000到2009年年均增长率9.358%,说明我国进入新世纪后,能源消费呈现了加速上涨趋势,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增长率超过15%。在能源消费的构成上,变化并不明显,煤炭从76%下降到70%描述分析,20年仅下降了6个百分点,煤炭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天然气消费占比增长最快,从2.1%上升到3.8%,其次是水电、核电、风电,占比从5.1%上升到7.4%。
表1:我国能源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
能源消
费总量
|
能源生
产总量
|
对外
依存度
|
能源消费
增长率
|
能源消费构成(%)
|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
|
水电、核电、风电
|
1990
|
98703
|
103922
|
-5.29
|
1.82
|
76.2
|
16.6
|
2.1
|
5.1
|
1991
|
103783
|
104844
|
-1.02
|
5.15
|
76.1
|
17.1
|
2.0
|
4.8
|
1992
|
109170
|
107256
|
1.75
|
5.19
|
75.7
|
17.5
|
1.9
|
4.9
|
1993
|
115993
|
111059
|
4.25
|
6.25
|
74.7
|
18.2
|
1.9
|
5.2
|
1994
|
122737
|
118729
|
3.27
|
5.81
|
75.0
|
17.4
|
1.9
|
5.7
|
1995
|
131176
|
129034
|
1.63
|
6.88
|
74.6
|
17.5
|
1.8
|
6.1
|
1996
|
138948
|
132616
|
4.56
|
5.92
|
74.7
|
18.0
|
1.8
|
5.5
|
1997
|
137798
|
132410
|
3.91
|
-0.83
|
71.7
|
20.4
|
1.7
|
6.2
|
1998
|
132214
|
124250
|
6.02
|
-4.05
|
69.6
|
21.5
|
2.2
|
6.7
|
1999
|
133831
|
125935
|
5.90
|
1.22
|
69.1
|
22.6
|
2.1
|
6.2
|
2000
|
138553
|
128978
|
6.91
|
3.53
|
67.8
|
23.2
|
2.4
|
6.7
|
2001
|
143199
|
137445
|
4.02
|
3.35
|
66.7
|
22.9
|
2.6
|
7.9
|
2002
|
151797
|
143810
|
5.26
|
6.00
|
66.3
|
23.4
|
2.6
|
7.7
|
2003
|
174990
|
163842
|
6.37
|
15.28
|
68.4
|
22.2
|
2.6
|
6.8
|
2004
|
203227
|
187341
|
7.82
|
16.14
|
68.0
|
22.3
|
2.6
|
7.1
|
2005
|
224682
|
205876
|
8.37
|
10.56
|
69.1
|
21.0
|
2.8
|
7.1
|
2006
|
246270
|
221056
|
10.24
|
9.61
|
69.4
|
20.4
|
3.0
|
7.2
|
2007
|
265583
|
235415
|
11.36
|
7.84
|
69.5
|
19.7
|
3.5
|
7.3
|
2008
|
285000
|
260000
|
8.77
|
7.31
|
68.7
|
18.7
|
3.8
|
8.9
|
2009
|
310000
|
280000
|
9.68
|
8.77
|
69.6
|
19.2
|
3.8
|
7.4
|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如下图1所示,从1990年到2007年,七个行业能源消费占的比重变化很微小,最大的是工业,占比在70%-75%间;生活消费占的比重是第二位,在16%-10%,但所占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990年占16%下降到2007年占10%;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消费的能源占比排第三位,占8%左右。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整理而成论文格式模板。
3、单位能耗。如下图2所示,万元GDP能耗和人均生活消费能源一降一升的趋势十分明显。万元GDP能耗从1990年的5.2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92吨标准煤,尤其是前一个10年下降曲线特别陡峭。人均生活消费能源1990年的139.2千克标准煤上升到2009年的233千克标准煤,前10年每年在130千克标准煤附近波动,从2000年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后10年上升了84%。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二)计量研究
1、变量的提出
GDP。 Kran J和Kraft A首次探索了美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8]。然而,对于许多国家能源与经济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其中的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如Shyamal(2004)得出了能源和经济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9]。Wankeun(2004)对韩国的研究,得出了从短期来看能源消费与GDP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而从长期看描述分析,能源消费与GDP增长之间则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10]。李金铠(2005)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11]。
从我国能源消费实践来看,GDP和能源消费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如下图3、图4、图5所示。能源增长和gdp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增长的比值叫能源弹性系数,20年间变化很大。从国际上看, 1993至2003年间,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和韩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的情况十分普遍,数据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12]。整体上看,GDP增长率和能源消费增长率趋势还是相对一致。从30个省的数据看,万元GDP能耗和GDP存在着明显特征,GDP越高,万元GDP能耗越低。因此,笔者认为GDP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但有一定是肯定的,GDP对能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固定资产投资(CI)。从上图4可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能源消费增长率趋势还是相对一致论文格式模板。欧育辉等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8个主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能耗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固定资产投资与能耗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13]。
二产比重(SP)、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REI)。在文献综述中有不少学者已经研究了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对能源消费的重要影响,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措施。本文中科技水平选用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这一指标,是因为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2000年以来,我国R&D经费支出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到5802.1亿元,占GDP比例达到了1.7%,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描述分析,位居第四。
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TI)、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I)。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指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直接决定了一国的消费需求水平,在自发消费既定的条件下,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MPC越大,居民消费数量也就越大。近20年,我国人均生活消费能源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139.2千克标准煤上升到2009年的233千克标准煤。《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3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8%,其中民用轿车保有量3136万辆,增长28.6%。对于人们的生活能源消费来说,汽车占着非常重要的比重。
2、计量分析
把能源消费量(EC)看作因变量,GDP、国定资产投资(CI)、二产比重(SP)、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TI)、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RI)、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REI)看作自变量,把利用SPSS中逐步向后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如下表2所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