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数公报》,公报显示:甘肃、内蒙、山西、贵州、青海、宁夏的单位GDP能耗分别为2.109、2.305、2.757、3.062、3.063、3.954吨标准煤/万元,按以上顺序排名为25-30名(西藏无数据除外)。山西和内蒙都是煤炭丰富的省、区,与贵州省有可比性;青海、甘肃和宁夏为西部欠发达省区,与贵州也有可比性,见表3。
表3:部分省区2007年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能耗对比表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
贵州
|
山西
|
内蒙
|
青海
|
甘肃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3.84
|
1.87
|
1.94
|
0.80
|
1.33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4.23
|
7.09
|
8.68
|
14.31
|
12.5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4.80
|
3.43
|
2.99
|
3.91
|
2.40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1.19
|
12.56
|
14.61
|
2.88
|
5.91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9.12
|
8.39
|
3.79
|
11.02
|
3.24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7.21
|
14.53
|
7.00
|
8.87
|
14.68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21.01
|
6.71
|
6.64
|
0.47
|
7.84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58.21
|
21.18
|
1.26
|
13.37
|
1.61
|
资料来源:各省2008年统计年鉴,宁夏缺资料。
由表3可知,贵州的煤炭开采和洗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3.84吨标准煤/万元,是内蒙和山西的6.95~7.4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业,贵州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4.23吨标准煤/万元,是内蒙和山西的1.64~1.80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贵州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4.80吨标准煤/万元,是山西、内蒙、青海、甘肃的1.22—1.43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贵州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1.19吨标准煤/万元,是青海和甘肃的1.89-3.88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贵州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9.12吨标准煤/万元,是山西、内蒙、甘肃的1.08-2.81倍。其余三个行业,在5省区中都是最高的。由此可见,与同等水平的省区相比较,贵州8大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是比较高的,这一方面说明贵州节能降耗的潜力是巨大的,同时也说明了贵州节能降耗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二、对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仍将面临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投入产出比低等约束,按照现行发展模式,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受,而且发展也是不可能持续的。针对这种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必然会加大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的力度。为此,我们建议:
1、大力发展能耗低,产出高的第三产业
据测算,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降低一个百分点。长期以来,贵州省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能源重化工业,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关键是大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产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节能降耗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加大推广力度。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
3、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通过优化用能结构,积极调整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之更符合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调控,严格控制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产业和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特别是高能耗、高水耗、高物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要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对现存在的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产业和产品通过综合措施实施关停并转,特别是落后的产能、工艺、设备和产品等一定要限期强制淘汰完毕。
4、完善《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政策法规配套措施:
(1)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按照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相互配套的节能管理实施办法,使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2)以奖代罚,加大节能奖励力度。逐年增加专项资金并足额落实,对企业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按节能效益(节能量和投入量)发放扶持基金,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不断挖掘节能降耗潜力;同时对通过能源审计报告、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审核等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继续开展节约型企业考核评比,对名列前茅的企业进行奖励。
(3)积极引导企业从强化管理入手,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节能降耗管理规章和奖励制度,使节能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加强管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化系统,使系统实现最优配置,包括组织系统、管理系统、生产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强化考核与指导,健全节能降耗政策、制度和目标体系,节能降耗计划指标的分解落实,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审查,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管理,加大节能降耗监督检查和效能监察力度。
5、建立健全能耗统计制度
目前关于工业企业的能耗,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计数据,从而使政府制定能源政策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因此建立健全企业能耗统计制度势在必行。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