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巧设实验情境激活科学课堂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情境,通过科学教师的创造和设计,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富有情境性,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心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情境创设,激活课堂

 

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和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应用。论文检测,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本身就被教师借作为教学情境设计的一部分。那么,当教师进行科学实验的原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时,是否需要另外一种情境呢?科学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当一个“马德堡半球”呈现在没有情境准备的学生面前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只能形成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视觉形象。这种孤立的视觉形象脱离了丰富的内涵,它既不能激发观察者的兴趣,更不能激发观察者丰富的联想。观察者在心灵深处的感觉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如果教师先介绍发生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惊人实验后,再呈现“马德堡半球”,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就成了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

教学情境设置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叙述或再现科学史中的事实,介绍历史上或当代伟人、学者等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借助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手段或应用信息技术,显示与科学概念冲突的日常生活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矛盾的事实……在浙教版《科学实验活动册》中,每一个实验、制作、技能训练或探究活动,都为我们设置了“情境”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灵活运用这种情境为实验教学服务。现就我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事例来说明。

1、应用历史典故设计实验情境

每一项科学发现都有其艰难的发展历程,都有其曲折动人的故事。实验教学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科学家探索历程的一个缩影,用科学史实正确引导我们的实验思维,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如:在学习“浮力”时,用了僧人怀丙捞铁牛的故事,宋治平三年(1066),有四头重达万吨的铁牛被洪水冲进了河底。论文检测,实验教学。由于铁牛太重,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打捞,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大家开始议论,方法多种多样,但使用的都是现代的方法如吊车等之类。)你们想知道铁牛是怎样被捞出来的吗?(教师解释:一个名叫怀丙的僧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首先准备两条大船,船上装满土,使船下降到一定浓度的水中,用钩架住铁牛,然后将土从船上搬走,随着船的上浮,铁牛也浮出了水面。)你也想试试吗?学生情绪高涨,开始用准备好的器材设计实验。你想知道浮力有多大吗?把刚才怀丙的方法可作怎样的改进?可否用弹簧秤来替代搬走的土泥?……在教学阿基米德实验原理时,教师也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阿基米德解开皇冠之谜的故事,其体现的一种体积测量方法,如何应用在现在的阿基米德实验中?历史典故为我们创设的这种情境,首先是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典故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就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观察,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行动、去实践,符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验情境

科学实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何挖掘生活中的事例来为我们的科学实验服务。在一次校本科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是这样来设置实验的:教师准备了两瓶饮料,一瓶打开,一瓶打一个小孔(恰好允许管子通过),各插一根管子,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吸饮料”,活动结束后。论文检测,实验教学。请两位学生说出“吸饮料”的感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了谈话式的提问:①你们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②生活中你们碰到过这种“吸不上来,倒不出来”的情况吗?跟今天“吸饮料”的情况相似吗?③请一位同学从空的矿泉水瓶吸气,大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吗?④如果在矿泉水瓶底有一个细小的洞,那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请观察并解释解释。⑤你能演示桌子上给你准备的小魔术:不湿手取硬币(实验器材:培养皿、硬币、锥形瓶、小蜡烛等)。请说明方法和原理。大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在气压强的存在?教师设置的学生活动,首先是抓住了学生的心,吸饮料还要表演,难道还有什么新花样?紧接着,矛盾就出来了,怎么吸不上来?认知冲突已经形成,即使教师的问题不提出来,在学生心中,疑问早已经生成,教师如何来解开这个谜团呢?如果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的话,刚刚培养起来的兴趣随即就会消失,积极的思维状态会立即中断,此时,教师提出了问题2,学生中的议论声随之产生“有的,烧酒倒出来时,很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高涨,问题3、4教师通过实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了“哦,原来是存在大气的缘故”。问题5的出现,让学生有一种跃跃一试的感觉,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把握演示实验,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做好课本上的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能通过感官刺激,唤起他们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热情及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光的色散”时,怎样在演示三棱镜实验前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课本上首先呈现的是彩虹,“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小学里就学过七色太阳光,但关于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就可能不知道。紧接着书本就安排了一个户外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作了改动:你看到过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吗?肥皂泡为什么五颜六色?学生猜想议论。教师继续问:你现在想看看太阳光真的是七彩的吗?教师用三棱镜演示把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的实验(最好让学生自己来做)。最后让学生将眼睛眯成一条细细的狭缝,去观察太阳,同样也能看到彩色的光带。旧事重提,必须要有一定的手段和策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的启发引导,必定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有信心、自觉地去揭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强了对科学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中情境设置的两点思考:

1、情境设置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一种欲望,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将自己对科学实验的学习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有力的内驱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怀丙捞铁牛的故事,学生既觉得好奇,又觉得难以解决,给学生造成一种认知上的冲突。学生的议论说明了情境的设置已引起了学生高度的注意和兴趣,教师的解释和提示进一步地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随后的教学活动沿着问题解决生动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能力的发展。

2、情境设置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联系课本的一些事例,当然在这些事例中,有些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符合的,但也有些是有悖常理的,好像是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论文检测,实验教学。“吸饮料”本身很简单、也很熟悉,但教师就是设计了一个有悖常理的事,饮料吸不上来了。不用教师指导,学生立即会找原因,找得很主动、很快速。论文检测,实验教学。这说明了教师创设的情境引来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学生的那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然养成,不用老师经常说:看好了,想好了。论文检测,实验教学。当教师提到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时,学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抽水机抽不上水――漏气,酒倒不出来――真空(气压小了)等现象,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也是大气压作的怪。这也得益于学生平时对生活的关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分析,会让学生的这种关注态度一直保持下去。这一过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同时也得到了应用,学生从获取知识――联想――解决问题――方法应用,都是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知心理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的认识客观世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素养和品质。

当然,实验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历史的陈述、故事的阐述、生活事例的呈现,更重要、更大量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只有当实验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所要观察的现象、探索的规律、验证的结论,才能牢牢拴在原有认知结构的锚链上,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作为中学科学教学,实验本身只是一种手段,科学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创设实验情境,从而使实验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部分,赋予生硬的器材以勃勃生气,单调的实验才能具有丰富的色彩,实验效果也自在其中了。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议新时期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
下一篇论文:情感过滤假设在影视教学中的研究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