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将直觉理论化的渠道------教师走上科研之路
在“后方法时代”的倡导者看来,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都由理论家们设计,而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则被拒之门外,从而出现了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脱节。为了弥补这一沟通,必须采取办法将真正工作在课堂上的教师放在研究的中心。一条有效途径便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并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因为他们“不仅知道怎样教,而且知道如何在教育部门、大纲、教材等限定的学术和行政范围内自主地去教”(Kumaravadivelu,1994)。教师源于的感知和直觉能对教育研究作出重要的贡献。Cladinin (1986)指出,要将教师的见解放于研究者的理论之先,这是至关重要的。去深入探讨一名优秀的教师做了些什么,并确切地弄明白是如何做的,这样能促进整个专业的发展。教师进行研究的目标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生产,而是将个人的所感、所获进行再创造。而开发和拓展自己来于教学经验的直觉,正是在创造和再创造个人的所获、所感。教师进行研究对于直觉理论化的重大意义在于,“研究”能成为一枚通行证,开通一条大道,让教师公开谈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共同探询其后深层次的解释(Freeman,1996)。同时,在教师寻求直觉背后的合理注解时,直觉理论化也无形中成为教师走上科研之路的契机。
4.3 通过反思将教学直觉理论化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方法之一便是通过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一种方式(Schon, 1996)。Johansson & Kroksmark(2004)的研究中,有的教师提到,课后需要做下来想一想自己刚才做了什么和想如何做的。通过这样的反思,他们能从远距离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并重新审视自己。
至于反思的步骤,Griffiths 和Tann(1992) 针对不同目的和深度,建立了“五步反思模式”。若将这一模式应用于直觉理论化,可描述为:
第一步,通过直觉感知教学理论的实践可行性。当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兴起和投入教学实践时,教师凭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的直觉可以感知到这一理论在小的方面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大的方面,是否符合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以及整个学校中的“教学传统”是否接纳这其中的教学理念。
第二步,利用直觉来修复理论。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凭直觉对理论作相应的改动。例如,如果觉得某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某种教法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可替换原来教案中的设计。现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异彩纷呈,重要的不是哪一种最流行,而是哪一种才最适合自己的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比如,任务型教学能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任务的难度、任务之前的准备时间和任务之后的语法分析的时间都要有合理的分配,而这一比例的确定就要依赖于教师的“直觉”,对学生的了解、对课堂气氛的敏锐察觉、对学生细微反应的捕捉以及对教学计划的临时调整。
第三步,对照专业知识,剖析直觉。用Paulo Freire (1970) 的话来说,“挖出背后的缘由和思想”。教师找出直觉所反映出的关于语言、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并提出哪些现存的原理通过直觉感的“测量”需要进一步“剪裁”。比如,有经验的教师上听力课时,知道若在播放磁带之前先让学生对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就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减低听力内容的难度。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将这一直觉促使下的行为与心理语言学中“听力过程”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或用当前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理论”来阐释这一做法背后的理念。此外,直觉也会促使老师在完成听力任务后,让学生对刚听的内容进行口头讨论,或联系相关资料写一篇作文,这样学生既有内容可说、可写,又巩固了听到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听力课的兴趣,从而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做法经过教师的反思,都可以归结到英语教学理论中“听说读写合一”的思想中。
第四步,确认直觉,提取自己的理论。为了确认自己直觉的合理性,教师要进行系统而细致的观察并收集相关的数据,反思也要谨慎严格。最后,教师从教学实践和由之进行的反思中提取出自己的理论,也就是将直觉理论化。如Rubin(1985)所说,教师要“积极地寻找线索,并对这些线索深入思考,再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教学直觉就能得到升华。”实际上,教师个人理论早就受到重视。它是“教师个人的、综合的、但又是永远变化的知识系统和与每时每刻教学实践有关的价值观”(Handal & Lauvas, 1987)。教师个人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即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经验上,也不同于理论家抽象的学术理论,而是教师自觉地以反思的姿态追求个人实践知识的结果,而直觉正可以成为教师个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步,在理论化的直觉和修正过的理论基础上行动。教师的直觉经剖析且理论化后,从隐性知识转为显性知识,教学理论经修正后实践性也加强了,两者都会成为师范生和新教师成展的源泉和加油站。师范生培养中,反应最强烈的便是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的严重脱节。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师范生接受了系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培训后走上实习讲台和工作岗位,却发现所学的与课堂的实际情形大不相同,理论知识死板,缺乏灵活性,作为新教师总是顾此失彼,整个课堂很难顺畅有效地进行下去。若理论中增加了老教师的个人贡献------一种浓缩了社会、学校文化、以及个人长期教学经验的理论化的直觉,其可操作性则会大大提高。
5.结语
教学直觉是教师的先前经验、文化、信念等在特定的情景下融炼而成的精华。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直觉的价值,教师需要走上科研之路,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并最终将教学直觉理论化。由此,有经验的教师得以吐露自己内心深处更丰富的教学体会,提高理论的实践可行性,这些都有助于师范生和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