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动画剧作模式之高校教学方法初探
动画人才的培养得益于高校老师的专业教学,动画剧本创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整部动画片的成败,如何进行有中国动画特色的动画剧本教学呢?笔者认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商业动画片中好莱坞式的剧作模式,创作出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又能与国际动漫发展接轨的一种动画剧本创作的教学模式。
1、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典故中吸取灵感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随意拿出一个成语、一句典故、一个神话传说都可以成为一个动人迷幻的动画故事,现如今在高校动画教学中,常常出现轻剧本、重技术的现象,导致学生们制作出来的动画短片常常是重形式、轻内容,缺乏创意和深度,这是动画创作领域的普遍现象,在剧本教学中要设置“讲历史典故和民间寓言故事”的环节,通过讲述,将这些典故进行动画短片的二度创作,很好的选材和主题加上好莱坞式的剧作模式,即设置强烈的矛盾冲突点、绚丽的视觉画面及幽默诙谐轻松的小情节点设置,反复练习几次,取材有了一定的方向和范围,学生们在创作时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2、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的能力
我们常常看到国外大学生在上课时和教师辩论,热情洋溢的抒发自己的观点,从而和教师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而中国大学生则多半是在倾听和记录,不能很好的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其实在剧本创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创作是一种激发灵感和想法的行动,是个人生活阅历和思想的累积,同样一个题目,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所以在剧本创作课的课堂上,应该是灵光碰撞的结果,比如这节课的题目是训练幽默感,就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准备有幽默感的短片,站上讲堂与每位同学分享,分析动画中的幽默感是如何塑造的,自己的短片会在哪些地方刻意加上幽默的成分;比如这节课的题目是塑造人物,那就可以分组讨论,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让每一位组员将自己想要塑造的人物通过问答的形式说出来,随着人物形象的丰盈,在根据此人物的性格特点创作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等。
3、熟识镜头术语和视听语言是创作剧本的前提条件
首先动画剧本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一个故事。画面是由镜头组成的,每一个镜头中有包含了镜头术语和视听语言,动画剧本的创作是为今后影像拍摄做准备、打基础的,那么在剧本的创作中,就不仅要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塑造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你的剧本是否具有视听表现力。当文字隐藏到作品背后,故事、人物以及细节都要用视听语言来表达的时候,这部作品的感染力是削弱了,还是会因为影像的独特表现力而增长了?
读小说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被那些优美、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所打动:精妙的比喻、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活动……然而这些文学的表达方式,却是无法直接转化为影像或声音的。剧本所展现出来的,必然也只能是具象的东西,而“感情”、“氛围”这些内部的抽象的东西只能让观众自己去感受、体会。正如悉德·费尔德所说:“剧本涉及的都是外部情景,是具体细节。”因而,富于视听表现力的情节设置,简洁准确的语言才是剧本所需要的特征。
在这方面的训练要求教师在课程中设置“拉片”的环节,即逐个镜头分析其景别、构图、色彩、灯光、人物走位、摄影机的角度、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剪辑方式等,并在精讲动画片当中的一部分之后,换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针对自己熟识的动画片给同学进行专业讲演,讲演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所学知识的过程,是主要学习的过程,是检验自己对于动画片了解的深入程度的方法。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