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教案,同样的动画画面,徐老师只是把“你发现了什么?”改为三个真实有效的问题“图上有几种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地数小兔,3只3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了数学信息,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做了必要的准备。这样让他的徒弟心服口服,徐老师那磁性般的亲和力,顿时让人十分轻松自然,富有耐心的人格终究成就了徐老师的教育理想。
真心,让徐老师成为真专家
或许是因为徐老师的无数次学习各个教育家的经典之作,无数次地与名家大师在梦里相会,使他最终成为一名教育专家,但其实不是的,学习效仿名家是其一,而更为主要的是,徐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造就他真正登上了可以让他快乐的教育圣坛。厚实的徐老师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从最初“2+3”都不懂得如何教起,面对一个个童真无瑕的小精灵却不知所措,听到了特级教师盛大启老师生动活泼的数学课,才顿时大悟,以及他那令人难忘的拜师历程,那“魔鬼式”的训练使他牢牢把握住了机遇。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一点,为了学生,他要不断历练自己。
徐老师是真心为学生服务的。徐老师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假。他说:“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识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他给我们示范的《乘法认识》这课,就说明这点。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个个富有实效的问题,亲切自然的笑容,无时不流露出对学生那种无形的爱,那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深深感染着每位老师,如果没有真实地对学生的爱,任何一节形式的课就无法真正受学生的喜欢。从徐老师的论文《让学生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看到,如果不是为了学生,徐老师就不会将自己十年前设计的教案与十年后的进行对比反思,使自己能够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徐老师说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孩子,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绽放出理想的火花。”这就是徐老师的纯洁童心,这就是徐老师的教育情怀!这种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已经深深地渗透在他的血液里。
虽然,“真实、有效、互动、生成”,它并不是徐斌老师的独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也不是徐斌老师的专利。但是,最难能可贵的,他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他在努力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来证明,这是新课改发展的方向,这是教学课堂的新境界、新天地。
写到这里,我伏案沉思:我能与徐老师零距离接触吗?这也许是一个“梦”,但就因为有了“梦”,所以我会行动、会不断地前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