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运用“八字口诀”,巧读等温线图_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13-04-10  作者:胡阳生

论文导读::运用“八字口诀”,巧读等温线图,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运用“八字口诀”,巧读等温线图
 

等温线是将某一平面或某一空间区域内温度值相等的点所连接的平滑曲线。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对等温线图的考查屡见不鲜。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现将等温线的关知识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论文服务

一 “北减为北、南减为南”——南北半球的判定

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而低纬度区的太阳辐射量远大于高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存在很大差异教育教学论文,总的来说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还是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此,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由北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如图(一)所示,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运用“八字口诀”,巧读等温线图

二 “点南陆南、点北陆北”——同纬度海陆位置、季节(月份)的判定

点------太阳直射点,即若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无论南北半球的大陆等温线都向北(南)凸出教育教学论文,海洋上向南(北)凸出。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使同纬地区陆地较海洋增(减)温快,导致了海陆间气温的差异,即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这种现象就直接导致了等温线的凸向。全球等温线弯曲如图(二)所示:

运用“八字口诀”,巧读等温线图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适用于全球等温线的分布规律:按月份说,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教育教学论文,海洋上正好相反;按季节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论文服务。如下所示:

据上述归纳,只要我们了解海陆差异,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点,我们既可以根据等温线特点判断海陆分布,也可以根据海陆气温特点判断季节(月份)。

三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闭合等温线区域内温度值的判定

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其等温线的温度值更高教育教学论文,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三)中,P地温度值小于120C,Q地温度值大于140C。

运用“八字口诀”,巧读等温线图

另外,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高度不同,气温不同,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可以判断其地形、地势。如图(三)中教育教学论文,P地气温应由外到内逐渐减小,即中间气温低,四周气温高,则P地为山地;同理,Q地为盆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闭合等温线中,“里大为盆、外大为山”论文服务。这将指导我们对闭合等温线中地形、地势的判定。

四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温线高低值的比较、判定

凸高为低,所谓高低是指等值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每条等值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凸低为高与凸高为低相反,即每条等值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减的方向教育教学论文,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如图(四)所示,B点气温高于A、C两点气温。

根据该规律,我们可以确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比较温度的高低。如图(四)中,图中B点气温高于A、C两点气温,所以B处等温线向低温度一侧弯曲,即等温线中的“凸低为高”的规律。同时,在海陆位置或季节条件之一确定时,也可用该规律来判定海陆或冬、夏等: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明该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高(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如果某地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明该地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低(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论文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教学论文,该规律也可用于判定海陆位置或季节(月份)。

另外,在海平面等温线图中,根据该规律可以判定寒、暖流。如图(五):

由图可知,200C等温线凸向160C等温线,根据“凸低为高”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判定该洋流为暖流。

五 “延伸八方、按向索因”——影响等温线因素的判定

由于全球海陆位置、地形状况等因素并不单一,因此使等温线在实际上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分析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我们不难看出影响等温线的主要因素:若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受纬度(即太阳辐射)的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纬线斜交(或者说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受海陆位置影响较大;如果等温线与山地或高原的边缘(或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受地形、地势影响较大。如图(六)中教育教学论文,造成我国山东半岛等温线这种分布趋势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在图(七)中,等温线走向特征的描述和原因分析为:西部走向为南北走向,因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使气温偏低;所以受地形地势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东部走向为东西走向,因为东部为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主要表现为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所以大致与纬线平行论文服务。同时,由于受洋流(马尔维纳斯寒流)的影响,近海岸等温线向北弯曲。由此可见教育教学论文,影响等温线走向因素中,有时是一个因素,有时是多个因素。

总之,在梳理知识体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整理与总结,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析问题,注重地理原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进行多个层面知识点的意义、渗透和整理,逐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对电脑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下一篇论文:运用创新理念深化英汉翻译教学改革_趋势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