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是国贸专业一门理论与实践很强的学科。本文就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提出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以海上运输与保险作为重点,阐明有关国际货运与保险的基础理论以及如何办理海上运输与保险的基本技能。根据近几年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其主要就业岗位为外贸业务员、跟单员、贷代从业人员,报关员等、因为,为了不断满足市场对国际贷代人员的要求,扩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就业方向,在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1 教材种类少,内容滞后
本学科虽说是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但是很多高校还没有开设这课程,适用的教材较少,最近几年国摘要求。也就达不到开设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2 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实习困难
为了适应广东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这几年急剧扩招,而国际运输与保险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有限,加之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经营的盈利性和竞争性,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实习成为一大难题,而学生们如果不能在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就很难深刻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无法衡量。学生普遍反映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实习,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持怀疑态度。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学校下大力气建设仿真实验室,对本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对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相应的实习岗位供学生实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识记上,比如说缮制单证,学生不能很好的从信用证提取信息;再如保险种类学习,保险单的填写,虽说在课堂上教师花很长时间和精力作详细的讲解,但是让学生来分析实际案例时,不明白归为哪类保险该如何填写保单。这些问题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实践实习,到相应的岗位实习,如让学生到保险公司实习教学改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3 教学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校主讲这课程的教师都不是专业教师,复合型的人才较少龙源期刊。运输与保险这课程分为运输与保险两篇,大部分教师对此知识不太专业,而且很少下过企业,几乎没有一个教师真正的做过相关的海运事务,或是从事海运保险的实务。无疑对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议及措施
1 及时更新内容并与企业保持联系
本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使得单纯的书本教学容易与实践脱节。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触最新信息,教材内容的更新十分重要。目前一些教材重心偏离,不适应现代海上货物运输要求,集装箱运输由陆运发展至海运,并以集装箱运输取代了绝大多数的杂货船运输。近些年来海运中以三大类船型运输为主,即集装箱船、散装液体货船和固体散货船。在我国国际贸易专业的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教学中,仍然将杂货船运输作为授课的重点,占该课程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船舶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现代海上货物运输的要求。再如,教材对班轮运输的计算占很大的篇幅,而集装箱运输的计算则占一小节,与现实严重的脱节,毕竟现在大部分采用的是集装箱运输,笔者认为需要相应加大其篇幅,与现实接轨。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理论内容基础上,笔者除了从网络资源、书籍资料上进行补充以外教学改革,还加强同企业联系,将最新的企业货运单据如海运单、货物托运书、设备交接单等更新资料及时提供给学生参考。将不同企业的提单让学生填写,这样让学生明白提单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哪些表格内容是可灵活处理。
2 讲求实效,增加应用性
独立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要求很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区别对待航海专业的学生,他们除了要求掌握航海技术,还要求掌握船舶结构特点和各自的积载要求,但是国贸专业的学生对此的要求不一样,对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操作的同时,更突出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不能贪大求全,要增加应用性、适用性。如熟悉所载货物的特性,熟悉运输流程以及样关的公约和法规,让学生了解各自的内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等。如掌握外贸运输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政策法规,具有货运代理、揽货、货运站、租箱、拆箱及装箱等具体操作、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再如保险原则,教材列举很多原则,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很好把握,怎么办呢?后来我们把重心放在保险单的制作上,以此为基础,然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单上每一保险种类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这样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程教学总的来说是突出技能的实用性。
3 团队作业
本课程实践性的知识特多,还需要一定的外语知识。很多单据缮制教学改革,如果有一个团队作业,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可考虑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课内外作业要求实生团队完成,如以小组为单位填制各种运输单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填单的过程中可通过互相讨论、互相检查发现很多问题,并能自己纠正很多问题,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再如运输流程以及业务等,书上讲得很简单,可布置相应的作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然后每组派代表讲解小组的成果,这样学生会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查阅各种资料,并最后形成小组意见。这样教学效果相当明显,事半功倍龙源期刊。
4 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以注重知识结构考核为主,但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因此新的考核方式将是围绕考试职业技能展开,减少识记部分考题,加大技能考核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能力标准及岗位要求的核心展开。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闭卷考试占50%,课程仿真实训占30%,校外实习报告占20%。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使学生主动性不断增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学改革,增强其就业信心。这门课程虽然在学习当中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特别受学生的欢迎。
5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顶岗实践机会
虽然校内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操作环境,但它毕竟是虚拟的,现实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本人认为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是不可少环节。为此本人认为本专业可与物流专业及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授予他们国贸及运输管理的知识,物流专业的教师授予他们物流相应的知识,最后一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可以已学的知识亲身体会国际货代从业人员的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从而使自身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这样四年下来。学生毕业之后有多种选择,可从事国际贸易,可从事海上运输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谨:《外贸运输与保险》实践教学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07(8)P179-180
[2]汪益兵,陈亚飞,“海上货物运输”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 .航海教育研究,2008(1)P48-50
[3]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