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仿阶段
作为一名初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来说,其教学都是从模仿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知道的“教师”开始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脱离不了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等绝大多数都是“套用”。可以说“模仿”是教师教学的初级阶段。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我的语文“导读”观是怎样形成的》中回忆道,他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教师,回想起来,有两件事也许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一件事是他有幸遇到了一位值得终生铭记的好教师武老师;第二件事是一位评弹艺人引起了他对古代诗文的兴趣。他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从武老师引发求知欲开始教育教学论文,又经评弹艺人的“文学启蒙”,直至在文科学习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自学倾向,他还肯定的说,如果没有这一段自诩经历,他绝不会成为语文老师;即使成为语文老师,也绝不会采取现在这样的教法,形成现在这样的教风。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就是由于有了良好的启蒙作为钱老师的模仿对象,才有“钱氏教学风格”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老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成了新教师模仿的楷模,青年教师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寓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并逐步使自己的教学尽快的成熟和完善起来。在这个阶段中,模仿教学有着其独有的特征:在模仿他人教学时要弃其糟粕,取其精要,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正如钱梦龙老师说,“教学只要真正得之心,而不是仅仅求之于书,就能教出自己的个性风格,走出自己的路来。”
(二)创新阶段
模仿不是目标,创新才是方向论文格式。在这个阶段,教师从基本摆脱模仿的束缚到独立教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当条件一旦成熟,就会顺理成章的进入创新阶段。创新阶段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风格。在这一阶段,教师模仿的成分逐渐减少,创新的成分逐渐增多。例如,洪镇涛老师在《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的》论文中就总结了他创新的“三变”,变“全盘授予”为“拈精
摘要”,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至此,洪老师的教学风格从教学思想、教学结构,到教学方法,就形成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上比较去啊年地探索了教与学的关系的系统。创新阶段,教师付出的劳动将很多,体验到的痛苦和欢乐也随之在增多。如果教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很快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个性化发展阶段
个性化阶段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成熟化阶段。这个阶段,表现为教师的教学具有浓烈的个性化色彩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艺术和教学内容的结合日趋完美,教学出出带有创新性,形成教学风格已经水到渠成。例如,内容的处理、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和如何评价等,都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钱梦龙老师、洪镇涛老师乃至更多的著名教育家教学风格的形成无一不是教学艺术个性化发展的结果。
上述三个阶段,概括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完整的过程周期,三个阶段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其时间分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就是经过这样一个或多个周期后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其上一个周期是下一个周期的基础,为下一个周期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下一个周期又反过来检验上一个周期,以矫正失误,指导教学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要致力于教学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努力炼好教学基本功,顺利的完成教学模仿阶段和创新阶段,在此基础上积极的进行创造性教学,才有可能进入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因此,我们认为,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最关键的在于教师本人。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科学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和探索,并不断的总结和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风格。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