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深化课程改革,教师最应当而且能够做些什么_教育论文

时间:2012-06-27  作者:佚名
任何事情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重点应当放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这一问题在关于课程改革一些文件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最权威的表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讲的:“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论文,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国家之所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确定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点”,目的就是要解决我国教育的头号弊端即“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不强”的问题论文范文。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我们整个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事业的主旋律。

(二) 以创新姿态投身课改,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个人责任意识

既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主旋律,对我们的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就应该以极大的改革热情和勇于教育创新的姿态投身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最大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努力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遗憾的是,课改十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改的重点实施效果很不理想,新课标、新教材中一些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指向的项目,如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往往被忽视和忽略,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一项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大型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教师们回答经常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仅有3.90%,而回答从不开展的却有24.68%,偶尔开展的比例最大,占71.43%,同时,初中生回答经常开展的占11.67% ,从不开展的占22.68%,偶尔开展一次或几次的占65.65%。来自教师和来自学生的数据基本一致,从不开展的均在20%以上,偶尔开展的占65%以上,这样新课标、新教材通过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预期就大面积空转。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来自某些课改管理者和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制约因素之外,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教师主要在两个方面没有存在欠缺。一是观念与认识方面,①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与民族复兴的重要联系;②没有真正认识到课改的重点与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③没有认识到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基础教育做起;④没有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与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内在逻辑联系。二是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对应试教育的一套已经轻车熟路教育论文,即使在观念与认识方面接受了新理念,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操作。

这两个问题中,首先要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然后是操作问题。假如大家都认识到了素

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伟大意义,从而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一份神圣的责任;认识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决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事情,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做起才最具有根本性,因而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认识到了新改革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路径,那么剩下的就是找到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然后身体力行,具体操作,办法总会有的。

(三) 找准实践策略,身体力行操作,借鉴他山之石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不是要学生现在就搞出来物质型、技术性的发明创造,一定要申报什么专利,而是从小培养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具体说就是要培养出具有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具有求异思维和习惯,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孩子,用黄全愈先生的说法就是培养出“智慧的孩子”,为他们成长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把握住了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这一基本策略与行动特征,教师就可以把它贯穿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而不仅仅是在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不仅理、化、生等理科教师可以做很多有益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事情,其他学科教师同样有许多事情可做,同样可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是教师一定要相信:“鼓励怀疑和想象才是创新的前提”。7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有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可以借鉴。如杭州师范大学任为新教授曾经到一所小学五年级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把一篇普通的小学课文《拔苗助长》,上成了一次完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探究性、综合性、合作性学习的成功课例。他以课文叙述与课文插图不符为矛盾切入点引发孩子们的质疑与探究兴趣,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又是社会采访,又是拔草实验,又是查阅资料,之后又是口头报告,又是书面报告教育论文,最后居然引导五年级小朋友写出了像模像样的调查研究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8再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怀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她常常让学生改写课文或挑课文毛病,久而久之,她的学生就养成了很好的求异思维方式和习惯,很容易发现课文中的问题。如数以亿计的学生都学习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也不曾发现什么问题,她班的孩子却提出了许多问题:人都烧死了,他们带的炸药包、子弹怎么不爆炸?都在草丛里面埋伏,怎么就只烧死了一个邱少云?…… 【9应该说培养出这种求异思维方式和习惯,其价值并不在当下,而在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价值弥足珍贵,无可估量。

同时,近年来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使我们得以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例如旅美教育学家黄全愈博士的儿子矿矿在美国受到的教育对我们很有启发。美国老师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从小学开始就经常给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另外11岁就到美国读书的中国女孩高歌写的《赴美就学笔记》,小学阶段开始送孩子到美国就读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导高钢先生写的《遭遇美国教育》,送读高三的女儿到美国就读的中国父亲端木先生写的《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两岁到美国就读的山东籍学生巩昂写的《我在美国上中学》,还有前一段风靡教育界的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师的奇迹》等著作都相当具体生动地介绍了美国的基础教育。这些材料会使我们看到中美教育真的大异其趣,使我们明白为什么美国教育培养的学生更有创造力,更有社会责任感,使我们明白我国的教育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论文范文。一个真正愿意献身教育的教师会从这里受到启悟、汲取力量、学到方法的,尽管不能照搬。

注释:

①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从1999年开始,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近2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人民教育》杂志2009年第15—16期合刊曾以专辑的形式对生本教育进行了系统报道。据报道这一教育模式可以在现有的教育生态环境下很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又与中考高考不冲突。

②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等都是先后由农村薄弱学校崛起而驰名全国的学校,这些学校都有一位好校长教育论文,蔡林森校长、陈康金校长、崔其升校长都曾明确提出“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思想,而且很好地实现了这一思想。

③ 2010年8月金树培主持的河南省“十一·五” 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实施状态的区域性调查与研究”(编号:2009-JKGHAG-0595)顺利通过省级专家鉴定。该课题对河南省一个地级市所辖四区八县的城市、县城、农村学校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获得许多关于课改的有价值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④ 2001年2月9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端木先生的文章《美国作业难倒了中国老爸》,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2003年11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又刊发了端木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最后的遮羞布》,于是引发一场“中美基础教育孰强孰弱”的大讨论。

⑤ 2004年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了巩昂的《我在美国上中学》,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不仅“一口气读完了”它,还为该书写了序言,他在序言中说“我国正在推行新课程改革,课改的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也在提倡探究性学习等,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设计探究性教学,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我想,如果读这本书,会得到启发。”顾明远先生不仅把这本孩子写的书推荐给了广大学生和教师,还推荐给了温家宝总理。

⑥ 前段时间有一本书风靡中国教育界,这就是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师的奇迹》,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被称为“轰动全美的教师”,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中国的《中国教育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浪亲子等重要媒体都介绍推荐了雷夫·艾斯奎斯和他的《第56号教师的奇迹》。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J].人民教育,2007,(3-4)

[2]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3

[3] 韦钰.培育创新文化缺乏科学教育[N]. 光明日报,2007-6-18(10)

[4] 黄全愈.必须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N].南方周末,2006-5-7

[5] 赵婀娜,刘思思.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入至基础教育[N]. 人民日报 2010-10-29

[6]黄全愈.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救中国[z]. 2010-08-12 http://learning.sohu.com/20100812/n274161948.shtml

[7]葛剑雄.怀疑和想象是创新的前提[z]. 2011-02-14 http://blog.sina.com.cn/gejianxiong

[8]任为新.研究性教学:选题、操作和体会[J].语文建设,2002,(6)

[9]窦桂梅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J].人民教育,2002,(1)

作者信息:

金树培 男,汉族,河南封丘县人。新乡学院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语文教育。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_价值分析
下一篇论文:Java系列课程教学的探讨和实践_教学方法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