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测量老师能否巧妙地设计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和自我学习的空间。能否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氛围。(4)学生素质的构建和和谐发展。每个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才是产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要测量老师能否学生差异和发展权利,能否作到因材施教。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具有科学和可行性,必须对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注意指标设置及权重。注意指标中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保持合适比例的定性指标。同时在综合类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指标,评价主要在各学院内进行,不易进行全校性的教师教学评比。
(三)积极应用评价结果,发挥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以帮助教师进步。要形成周期性的评价,不但要注意年度考核,更要注重过程评价,尽量做过全程评价。同时高校应遵循人本原则,采取灵活机动与教师个体相对应的激励手段,鼓励先进,督促落后,考评结果适当与教师晋级、奖惩等人事管理决策相联系。对教学效果良好的,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组织教学观摩等活动,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对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应给予帮助,组织教学研讨会,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在美国高校晋升职称评定内容包括教学效果、学历、教龄、科研能力和成果,以及对院、系、学校事务的贡献等,然后由低到高层层筛选的程序进行。我国高校的职称晋升机制以科研能力为主,忽视教学质量的评估,使教师没有动力和压力。
(四)以评价为手段,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理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也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目标之一。随着这几年高校扩招,教师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学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渠道。如果在教学中学生一有问题,就事无俱悉地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反映,会大大伤害教师的感情,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加重教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应该在教学评价的同时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师生沟通渠道,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沟通,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发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多数高校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只信任所谓的“教学评估”,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包括和谐的同事关系、及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应构建积极的氛围,松弛有度,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寻求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同事之间构建健康有序的良性竞争氛围。
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管理手段,就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改进评估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公正和合理,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丹青、钱存阳.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5,(10):69
[2]乔秀梅.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研究生评教的研究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5,(4):76-78
[3]吴三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比较研究院[J].教育信息化,2005,(11):56
[4]姚利民、邓菊香.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之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22
[5]谭莹.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有效性的调查分析[J].统计调查,2007,(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