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优化工作格局
经管系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举办会计电算化初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高级营销员、高级物流管理员、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商务跟单员、国际商务秘书、商务经理人等培训考试,为毕业生双证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2007级学生考证通过率为87.3%,2008级学生考证通过率达到90%以上。经济管理系在“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学风建设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党员推优”,“党日活动”,“主题班会”,“读书会”,“职业讲坛”,“创业协会”,“综合测评”,“社会实践”,“心灵之约”,“职业生涯规划”,“相约成长之路”,“沙盘比赛”,“市场营销比赛”,“模拟法庭”,“会计电算化比赛”,“旅游策划”,“国贸知识比赛”,“智美杯比赛”,“党团知识竞赛”,“顶岗实习”,“三下乡活动”,“虚拟实验室”,“电子班报”,“团员之家”,“先锋杂志”等工作中取得可喜成绩。
三、督办在一线进行
围绕“我为职教做贡献”主题,经济管理系师生开展了大讨论,进一步厘清了“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督办。少数教师还存在较突出的师德师风问题。
一是敬业精神不足。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能充分献身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对职业教育的理念掌握不够精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绩效离评估指标有较大差距。
二是游离思想较严重。受珠江三角洲多元化的职业思潮牵引较大,对民办教育的前景充满疑虑,患得患失,心力不齐,工作责任心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能安心从教,个别人干工作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
三是工作作风单一。不能平等施教,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
四是工作马虎应付。不能认真执教,缺乏开拓、进取、创新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肯努力钻研业务,不求上进,被动工作,得过且过。
针对少数教师还存在较突出的师德师风问题,通过谈话诫勉、民主生活会、导师指导、师生评议、自查自纠、传帮带教育等方式,帮助解决思想问题、理念问题、作风问题。在2009年度师德师风建设中,有3名教师获得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先进”荣誉称号,有1名教师达不到“师德师风量化评分”要求,期末时解除工作合同。
四、目标在一线完成
经济管理系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是:明师德,正师风,强师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
1、明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师德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
2、正师风
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是显示师风的关键因子,师风的内化架构主要有: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3、强师能
师能主要体现在:(1)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应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技巧等能力。随着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多元智能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的内涵。(2)教育实施能力。它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思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能力。(3)教师自我发展能力。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产生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新知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是核心。健全师德建设良性机制,充分发挥师德榜样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努力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内涵、工作方式、工作境界、工作成效,争取一步一个层次取得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日。
2、《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在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刘延东,2009年9月9日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教育部[2005]1号
4、《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粤教师[2009]82号
5、《关于印发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广松职〔2009〕39号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