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现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主要基于教师的个体维度或工作任务维度,本研究认为应全面审视高校教师胜任力内涵,提出了个体维度、工作任务维度和高校发展战略维度的三维整合模型,并对这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论述。个体维度涉及教师的人格、效能感、态度等;任务维度涉及教师工作任务在专业性、创造性、协作性等方面特性;战略维度涉及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应用型等高校的典型战略选择。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胜任力,个体,任务,战略
一、引言
胜任力(Competence)是指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绩优者所具备的有利于有效工作的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目前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多以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理论模型为主。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毕斯考夫(Bisschoff)和格罗伯勒(Grobler)的二维模型,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competence)和协作胜任力(Collaborativecompetence);丹尼尔森(Danielson)等人提出的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和专业责任感四维模型;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独立学校协会(AISV)提出的包括沟通能力、计划和组织、工作标准、适应性等在内的15因素模型。
综合诸多研究者的观点,可以发现对胜任力的界定具有三个共同特点:(1)与特定的工作有关;(2)创造高绩效;(3)包含了人的个性特征。本研究认为,高校教师胜任力除了带有个体特征、任务特征,同样也应考虑组织发展战略的需要,并非所有的优秀的胜任特征都对组织发展有用,只有符合组织战略的胜任特征才有助于高绩效的获得。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包括高校教师个体特征、高校工作任务特征和高校发展战略的三维模型。
二、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三维模型
胜任力并不具备通用性,理解胜任力应结合具体的个人和情景进行审视。同样,也应从高校教师的个体特征、工作任务特征、学校战略定位来理解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为此,我们可以从图1这个三维模型来理解高校教师胜任力,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垂直方向是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个体维度,包括教师的人格、效能感、态度等方面;水平维度之一是任务维度,它表示高校教师工作任务在创造性、主动性、专业性、协作性等方面的特性;水平维度之二是战略维度,它表示不同高校的战略定位和策略,例如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应用型等。

图1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人-岗-战略”三维整合模型概念图
该模型表明,分析高校教师胜任力应该同时考虑模型中的三个维度,否则研究、评估和开发高校教师胜任力就不够全面。
三、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三个维度
基于以上对高校教师胜任力三维模型的介绍,下面将分别就这三个维度进行论证和说明。
1、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个体维度
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个体维度主要涉及教师的人格、效能感、态度等心理特征因素。有研究者总结了“有效教师”的8个基本个性特征:(1)热情。(2)热心和幽默。(3)可信任感。(4)对成功的高期望。(5)鼓励与支持。(6)有条理。(7)适应性与灵活性。(8)博学。
高校教师的人格结构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E(外向性)、N(神经质)、P(精神质)、L(说谎或掩饰)。部分研究者认为,教学是教师人格特质的重要表现手段。现实中,可以发现,性格外向,课堂气氛较好、喜欢和学生交朋友的教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良好评价;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比较孤独、不关心学生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也比较差。
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预测变量。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效能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影响。教师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课堂表现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各种因素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的,这种期望形成后又通过各种形式,影响被期望的学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期望,最后又表现在学生的行动中,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期望。由此可见,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念或期望。
同样,教师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研究表明,被教师鼓励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未被鼓励的学生的成绩。刘丽红认为,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知有三种: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不同教师观会产生不同的责任感,不同责任感会带来不同教学效果。
总的来讲,教师个体特征对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价值体现在:第一,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第三,能提高教学效果;第四,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第五,有利于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2、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任务维度
胜任力具有较大的情景嵌入性,高校教师工作任务的内在特征决定了高校教师的有效胜任特征应区别于其他行业工作者的有效胜任特征。现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大多以工作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有效工作者与无效工作者的比较而识别出胜任特征因素。
郭朝晖和刘文波结合知识工作的性质、结构和内容,从劳动强度、责任轻重、过程繁简、工作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知识型工作岗位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脑力劳动强度大。知识工作主要是依靠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经验、技能和知识禀赋来进行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以体现在劳动过程上主要是神经能量的消耗。第二,经济效益责任重。知识附加值是这一种智慧价值,必须由知识工作来创造,经济效益的好坏最终取决于知识工作绩效的高低。第三,工作过程复杂。知识工作是个体工作过程和群体工作过程的同意,具有传统体力劳动所不具备的复杂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