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新骨干培养机制,建立骨干教师承担课堂教学示范、青年教师导师、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或案例研究的责任制度,让他们在示范与指导中提高课堂教学与反思能力、通过课程开发提高课程执行与开发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的培训和进修,以落实、实现名师培养目标。一批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们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厦门市乃至福建省享有一定的声誉。我校现有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组成员6人,市教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3人,厦门市名师讲学团成员3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还有一批在培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学校获得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集体,5位老师被评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个人,语文组被评为先进教研组等等。
随着高初中分设,二中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近两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加盟,给二中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修订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对新教师实行“双师制”培养,即给每名新教师配备2名指导教师,1名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和1名德育工作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在教学、教育方面迅速提高,做合格教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新教师指导方案》,在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班主任工作,新课程专题,教学基本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让新上岗的中、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材、胜任新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与竞赛制度、加大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力度,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缩短成长周期,加快成长步伐。定期进行新教师培养经验交流会、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交流学习,鼓励、帮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新教师成长迅速,在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频频获奖:在厦门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八个;在厦门市德育论文评选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16项,在班会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实验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比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对于学校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锻炼,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分阶段逐步实现。
按照学校五年规划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确定了五年教师专业成长要达到的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确定每一年度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措施与途径以及检查落实的具体办法。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依据学校规划和自身实际制定职业生涯的五年规划、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扎扎实实地积累、锻炼、提高。比如,对于新教师,我们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帮助,新教师见习一年期满后,教育教学上要达到“入门”,教龄满三年后,要达到“胜任”,教龄满六年要达到“成熟”,在此基础上,再向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
事物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正不断探寻其中的规律,力求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N].新华网.2010年02月28日.
[2] 温家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N].新华网.2009年10月11日.
[3] 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名师工程书系.〔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6.
[4] 顾恩良.用发展性评价促教师专业成长.[J].教书育人.2009(1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