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利于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实施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加强教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技术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到事务所实习锻炼的常规制度,有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到事务所挂职锻炼,与学生一起接触会计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扎扎实实地实践新技术;通过定期聘请事务所高级管理人员对教师作专业发展前沿的技术讲座,开拓教师的技术视野.通过和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零距离交流,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在“实训型”锻炼中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挖掘专业教学团队和“双师型”教师资源,借助事务所专家的研究力量,全面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综合实力。
三、事务所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一)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会计实习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会计实习效果,可以按“认知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三步走的策略。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将理论与动手能力相结合。具体来说,在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上开出了三个阶段的实习实训。第一阶段——认知实习:组织学生深入工商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了解企业商品经营活动特别是会计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等,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本专业实际工作的感性认知。第二阶段——教学实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实习实训。通过财务会计实训(包括手工模拟与会计软件模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逐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训练。第三阶段——专业实习:对学生进行综合实习(会计师事务所校外实习基地顶岗操作),通过实习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综合业务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事务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应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动态考核。针对工学结合中出现的新问题,制订出一整套便于操作的制度,包括学生申请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学习成绩考核和综合测评制度、评价反馈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高职院校与事务所合作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实践训练大纲、实践训练指导、实践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严格操作规程,争取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和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在企业实习阶段要引进企业对职工能力的考核标准,建立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实训评价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考核小组,由学校代表、企业代表和学生自己根据企业的考核标准共同参与考核。为确保工学结合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校企双方要共同组建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运行、教学实训、生活管理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调查和研究,构建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把质量监控信息向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反馈,不断完善和创新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工学结合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松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2)
[2]丁佟倩.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0)
[3]张明瑜、张慧德、金静红、黄海瑛:《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第6期。
[4]赵瑞婷.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几点建议[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 (0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