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图书情报

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心理分析及服务对策_信息传播

时间:2012-05-18  作者:郭静妆

论文导读::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论述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用户的类型,并对信息用户的需求心理做出详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信息服务对策,如重视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建立特色资源库、加强用户培训及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等等。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心理分析,服务对策
 

当前作为高职院校校园网信息资源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对网络化的冲击,其用户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普通高校有明显的区别,因而教师、学生在教研和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这些用户群的信息需求呈现了明显的阶梯性和渐进性。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深入研究新环境下用户的心理特点,加强对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的研究,及时调整、充实信息服务的内容和策略,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1.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心理分析

1.1 用户信息需求的类型

1.1.1 专业型阅读需求,是指从事学习和各科业务工作的师生的需要。教师用户需求的是全面系统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最新情报,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为课题找依据,改进教学方法;而学生用户的需求主要是围绕基础学科知识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信息传播,拓宽知识面。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研究用户专业型阅读需求,有区分地提供专业对口的文献资料。

1.1.2 研究型阅读需求,主要是指教研人员负担具体研究任务的阅读需求。从事这类研究的用户,从整体上看,成份较单纯,学识水平较高,专业性强,阅读需求一般只限于本课题和相关科学,图书馆要摸清情况,采用不同方式,耐心细致地为他们搜集整理和提供有关文献资料。

1.1.3 业余型阅读需求,是指用户在工作、学习之外的个人兴趣爱好,这种需求除了受社会趋势、年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表现了个人的认识倾向和心理素质特征。其中,要着重强调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心理机制,因为他们的需求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既有一般需要,又有高情感、高层次的特殊需要。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大学生阅读心理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及时作好导读工作。

1.2 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

1.2.1 对信息需求的类型不断扩展。信息需求呈多元化、动态化。除了需求本专业范围内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学术研究信息资源外,还需要用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与生活品位的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住处从文献类型看,除了需要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和大量的实物信息外,还需要那些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2.2 对信息需求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广域性特征,使得图书馆的用户不再满足本校、本馆的信息资源。网络的形成大大缩短了信息更新的周期,增加了信息总量。

1.2.3 对信息需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从单纯的文献服务需求转向查询服务、传递服务、个性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

1.2.4 对信息服务方式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有快捷的网络平台,能享有免费服务等。

1.3 用户信息行为的特点

用户为解决实际问题产生了信息需求,其最终变化发展为信息行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心理的共同特征是:选择信息资源要求易得性、准确性、实用性。有一种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收益的心理趋向,即用最少时间、精力获得最多的相关信息资源,而且要求知识含量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符合一般的信息行为规律:一是遵循齐夫最小努力原则,即用户都倾向于易于查寻、易于接近的信息信息传播,而容易忽视其它有用信息。二是遵循穆尔斯定律。即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用户获取信息比不获取信息更费心、更麻烦,这个信息系统就不会得到使用。三是用户的信息行为受行为主体内、外部众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经济、快捷、省时、适用是他们选择信息服务的重要依据。

1.4 用户心理需求的内涵

1.4.1 信息的准确性:用户获取信息是为了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形成对自己决策的支持。如果说获得的信息对用户认识和理解是有益和易获取的,那它将产生用户信息需求;如果说获得信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或反而增加其不确定性,用户就会放弃对该信息的需求。

1.4.2 获取信息的平等性: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同时用户还有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网络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量是比较平衡的。

1.4.3 信息需求个性化:用户由于个人兴趣、工作特性和课题性质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

1.4.4 信息需求量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一般来说,在一定时间内,外界向用户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用户所能吸收的信息量就会出现信息过载,用户必须进行信息的选择和过滤,筛选掉那些多余的、次要的信息,保留关键的有价值的信息,将信息输入减少到一个可处理的水平。

2.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2.1 重视对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

图书馆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的前提必须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用户群的信息需求特点。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对用户信息正确搜集整理、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研究的基础之上。

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目标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新路子。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抛弃“人找信息”的传统信息服务模式,针对用户信息需求特点、推出量体裁衣式的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满足特定用户对信息“专、精、深”的需求,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益。

2.2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多元化馆藏

用户的需求决定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由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组成。用户的需求也不再满足现有馆藏,而是需要来自于社会、网络的综合性信息。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向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2.2.1 加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印刷型文献资源信息传播,学科类别多、专业性强、文献类型齐全,这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都购置了各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等。图书馆除了将馆藏文献有选择地转化为网络信息资源外,还应开展对网络文献信息的筛选、整理和优化工作,按照一定的主题组织整合,使得大量随机的、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变为特定用户需要的序列化的有效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快、准、全的精品内容。对于校外、国外的信息,图书馆应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信息导航、个性化定制服务等现代化服务方式,及时提供给用户,满足他们了解知识、科研查新的需要。

2.2.2 建设特色资源库。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作为支撑。因此,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地区特点、专业特点和本馆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方向,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本馆特色馆藏数据库的建设范围,建立起针对不同用户的全文数据库和科研成果专业数据库,择优购买数据库资料,包括各种光盘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收藏。

2.3 加强图书馆员及用户的培训

图书馆员是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网络基础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数据库知识、某些学科知识、信息资源整序和开发利用的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既要善于利用新的信息渠道,精、准、快、全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又要能深入组织、分析研究信息,提供高层次信息产品,指导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的资源。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由于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实现将由“他人服务”模式逐渐向“自我服务”的自助化方向转移。因此,用户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措施,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用户实施不同形式的培训,或采取专题讲座信息传播,或短期培训、或网上教学等多种教育方式,重点传授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网上信息咨询工具下载及文献处理方法等培训;在每一种新引进的数据库开通后,集中开设报告会、讲座;针对不同专业的用户宣传相关学科电子资源和数据库的检索知识。

2.4 加强宣传,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图书馆应多途径、大力度、广泛地进行自我宣传,这不仅是自我推销的过程,更是树立自我形象的过程。宣传途径应多样化,培训班、展示会、推广会、网站等,大力宣传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产品、服务项目,不断地强化图书馆的地位。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围绕学院产、学、研开展主动服务,在实践中真正确立“吸引读者”、“争取读者”的服务理念,实现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去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我院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实践,如:开展入馆教育、编写读者手册、发布新书通报、好书推荐、设置专题好书展示等等,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及开设“信息检索课”等,来提高用户文献资源检索的能力,引导用户提高利用馆藏,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郭静妆.数字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与服务对策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6.
[2]姚世忠.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心理分析及信息服务[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4.
[3]黄晓斌,朱俊卿.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心理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06,1.
[4]何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对策[J]. 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杨霞,徐征,王雪燕.基于用户心理需求的网络信息组织[J]. 情报探索,2008,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刍议新闻写作中的“软”与“硬”_情趣性
下一篇论文:浅论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评论的重要性——试以《人民日报》玉树地震评论为例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图书情报
最新图书情报
读者推荐的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