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基于博弈论的科技工作效率研究(图文)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对于先期计划性的工作,往往以接受上级安排或接受常规任务为主,工作量比较适中或者偏小,随着人力资源的不断充实,单位人员的所承受的平均工作压力也较小。在科技工作仅包含先期计划性工作时,可以考虑模型1的情况。此时,工作人员两两博弈所确定的效率必然较低,工作积极性不大。临时性的工作,往往带有突发性和紧急性两大特点,在接受临时安排时,往往没有基础准备,而且给予的处理时间相对较短。有些临时性工作,若按照常规任务进行,则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如果科技工作中出现较多临时性工作,将对工作人员造成较大压力,此时的博弈模型近似于模型3,除非科技工作者全力以赴共同协作,否则最终的结果都是无法完成。科技论文。自发性的工作,除一定的公益性之外,往往带有收益性。因此,自发性工作的开展是伴随有额外收入的,而且额外收入的多少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因此,这种现实状态类似于模型4,在该状态下,工作效率将有望达到很高水平。

(三)科技系统中主管机构与直属单位的非完全信息博弈[4]

由于科技工作的特点,科技系统中的层次性特征比较明显,主管机构扮演策划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并分享收益,直属单位则是各项任务的执行者。直属单位科技工作者的效用基本来自于上级主管机构的拨款。假设主管机构可以选择绩效工资管理和固定工资管理两种模式。直属单位在固定工资下的效用固定为r,在绩效管理模式下,高效时获得效用r+,为与效率相关的函数,不高效时获得效用r-;主管机构在固定工资下的效用固定为R,在绩效管理模式下,需要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F,在直属单位高效工作时其获得效用R+-F,在其工作效率较低时获得效用R--F,博弈双方均是理性人。具体情形如模型5

模型5

直属单位/主管机构 绩效工资管理 固定工资管理
高效 r+,R+-F r,R
不高效 r-,R--F r,R

 

该模型为混合策略模型,主管机构可以选择绩效工资管理和固定工资管理,直属单位可以选择高效工作和不高效工作。按照纳什均衡理论,给定直属单位高效工作的概率为P,则此时主管机构实行绩效工资管理的效用函数为:,实行固定工资管理的效用函数为:。则在P=1时,取得最大值R+-F, 为固定值R。因此若要进行绩效管理,至少要保证R+-F>R,即>F。其现实意义是,由高效工作所带来的绩效收入要大于主管机构的管理费用。同样,对于给定主管机构实行绩效管理的概率为p,直属单位高效工作的效用为:,不高效工作的效用为:,u1在p=1是取得最大值r+,u2在p=0时取得最大值r。因此,直属单位在主管机构正式施行绩效管理时,会选择最优策略“高效”工作。当其高效工作的效率达到相当水平,即>F时,博弈双方的最优解为(高效,绩效管理)。

三、结论与建议

目前科技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体制原因,我国科技系统的工作分工尚不健全,科技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较低,缺乏高效工作的动力和机制。科技论文。笔者通过对主管机构和直属单位进行的非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得出,只要保证直属单位的工作效率达到一定的水平,即由于工作效率提高所带来的绩效收入能够冲减主管部门绩效管理的成本,实施绩效管理将是最优选择。考虑达成这种最优均衡的基础条件,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在科技直属单位内部构建合理的工作分工[5],为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经过分析,常规性计划工作在科技工作中要占绝大部分,很多常规性计划工作长年不变,其所好用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在完成常规计划工作的同时,科技工作人员还有相当充裕的时间。为此,在搞好常规计划性工作的同时,应当适当的开展自发性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优势,开展与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课题研究,促进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良好互动,以此带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作为科技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在充分论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可在适当时,根据工作需要布置临时性工作,在实现基础目标的同时,检验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水平,为实行绩效管理提供实验性数据。

其次,绩效工资管理能否实施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工作效率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应力争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民主评价与监管评价相结合、工作量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在已经具备相当工作效率的事业单位内部,尤其是已开展自发性研究的单位,可以作为绩效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渐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在试行过程中,保障相关单位不受绩效管理本身所带来的制度冲击。绩效管理机制发展成熟时,在全部直属单位内部推广,充分挖掘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潜力,激励和带动科技系统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4:120—150.
[3] 彼得·G,W ·基恩,罗恩·麦金托什.自由经济无线世界移动商务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4—30.
[3] HARSANYI J.Games with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 by Bayesian players[J].ManagementScience,1967(14):320—340L
[5] 杨小凯. 劳动分工网络的超边际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层员工一般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论文:基于产业集群机理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