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城镇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黔西县城市客运和公共交通专业规划》、《黔西县市容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黔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已经通过专家的评审和批准,而且专业规划已经走在全省的前列,其他专业规划也正在编制当中。编制规划并不难,难的是保证规划编制质量。黔西县在组织规划编制中把握了几个环节:一是不惜花重金选择适合和有实力的编制单位,如水西公园的改造规划就是选择了北京的一家景观规划研究院,编制的结果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认可;二是建立了政府组织、部门配合、专家领衔和社会参与的规划组织、咨询和决策机制,仅一个绿地系统规划就曾多次征求市民意见,在专家评审前,四大班子领导和专家就曾六次研讨,在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也感叹“领导也成专家了”;三是规划编制重视了现状的数据收集和多部门的信息综合,这也正是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的前提,目前规划范围内的1/500现状地形图已经全部覆盖,这只在发达的大城市才做得到。
3、依法监管。根据《黔西县城总体规划》,将县城规划区分为:引导改造区、加速发展区、限制发展方向区、控制建设区、建成保留区、预留发展建设用地区。同时将红、绿、黄、紫、蓝“五线”控制列入规划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严格管制,严肃查处违法建设。
4、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检讨。在总规修编中,总有对上轮规划实施的评价,评价的过程就是检讨的过程。黔西县在建设之初,对莲城大道实施了“剥皮式”的开发,形成了“火柴盒式”的建筑,二OO二年政府及其部门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反思了控制性详规关于地块的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界定,及时地调整土地供给方式及其规模,重视了建筑形体控制,空间轮廊、景观轮廊,合理确定建筑高度分区,保证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延续性和协调性,确定重点地段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界面、开敞空间和建筑群体组合的空间关系,增强了重点地段环境景观设计。拟建设道路的设计方案都力求功能齐全,各种管线全部实行下地暗埋,确定不重复建设。同时吸取了其它城市对城市历史文化破坏的教训,在老城区控规编制中要求改造规划必须与黔西的人文历史相结合,保留地方特色,打造山水人文园林城市。实践证明,黔西县对规划实施的检讨是必要的,有检讨才能出好作品。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黔西县山川秀丽,民俗纯朴,文化底蕴深厚。他们坚持按照“构筑框架、逐步配套、形成系统”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出发,讲究建设的实用性、舒适性、合理性和便利性”,使全县城镇功能逐步完善。
1、基础设施建设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发展之中要高强度投入,高强度的投入必然会带来高效的产出。毕节地区的发展一是靠资源的合理发展,二是靠投资拉动,基础设施是资源合理开发和投资拉动的基础。
2、在重视城市空间结构的建设中,兼顾城市的核心发展动力即城市的产业结构。黔西县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就是城市发展动力。把城镇经同工业化结合起来,着力抓了东风、洪家渡、索风营水电站、黔西火电厂及大型煤矿建设,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和县城快速集中;把城镇化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建设和发展,目前黔西已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30个,建成了生猪养殖基地13个,建成优质油菜籽生产基地50万亩,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20万亩以及特色农产品基地等,成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建设产业化基地,增强城镇发展后劲,正在筹建的4.8平方公里的绿色农产品科技园和占地1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在启动,目前已有六家企业入驻绿色农产品科技园,两家企业拟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同时,黔西抓住中国贵州(黔西)国际百里杜鹃花节举办之机,打造品牌名片,创造环境招商引资。
3、精心谋化土地一级市场,成立了新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对新城区建设资金的筹措、征地拆迁、项目安排实施等各项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合理控制土地供应量。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政府垄断的土地一级市场进行管理和经营,有效地确保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1]1号)。
2 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意见》(毕地党发[2007]7号)。
3 胡序威,《中国城镇化进展问题的观察》[C],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