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浅析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2、国企还没有真正改变用人机制,更不知如何挖掘人才的潜能、发挥人才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重要的是,国企还没有真正从人事管理转变到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对人才实行被动管理而不是主动开发,依然把人才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资源,不善于从整体上谋划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长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不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不懂的现代企业最注重的团队精神,而往往拘泥于个人作用的发挥。不少国有企业的用人机制存在着论资排辈现象,资格老才有机会晋升提拔,而不是“唯能、唯贤”,人才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纷纷“跳槽”,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招聘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

国内企业往往过分看重面试中的表现,以为可以“一面定乾坤”。被选中的人往往是简历特别辉煌、行为举止得体、言谈口齿伶俐、理论一套一套的“好人”。招到后就像检到一件活宝似地“兴高采烈”,用几天后发现不能按时完成简单的任务,就“大失所望”。三五个月后发现做一单丢一单,连老的大客户都丢了,就只有“叫苦不迭”的份了。这些“好人”只是些纸上谈兵的赵括,真正的销售冠军可能没那么循规蹈矩、绅士风度、能言善辩,他们象狮子一样,表面上睡眼惺松,一旦发现真正的猎物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很多国有企业不论招什么职位,一概要求本科学历和5年以上工作经验,似乎优秀人才就是一个学历和一段长时间的经历。但是工作10年的失败者不一定比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带来的效益大,本科生不一定比专科生更适合于企业的工作。若习惯性的加上与工作“看似有关而实际无关”的条件,也无意地将一大批优秀人才让给了竞争对手。

招聘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国有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网络招聘等。这些都不是万能,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譬如,猎头招聘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高素质、深资历、符合企业急需的人才。诚然,猎头公司在发现人才方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去寻找,因而收费很高,不适宜于中小型国有企业。

(三)招聘人员非专业化

企业在实施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是与企业的招聘人员接触而不是与企业接触。在其对企业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企业的一些情况,评价企业组织,推论该企业的形象,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因此,招聘人员的选择、搭配和组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但是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往往忽略面试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

1、招聘准备工作不足,没有认真分析应聘者的背景资料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2、面试提问主观随意,提问缺乏明确的中心方面,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不利于系统考察应聘者真实水平。

四、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理解企业人才概念,树立招聘工作的人才观

企业效益的最终成果是一个群体效应,是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生产等不同功能的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而体现出来的,是企业各种不同类型人才作用的综合反映。因此,企业应当树立“人无完人”的人才观,不过于求全,而注重其一技之长,并以其特长能否满足企业要求为准。同时,由于国有企业自身内部各方面的功能、作用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如经营管理要求知识面宽,并具有一定的经验;技术研究开发要求专业素质高,有技术之长;生产组织注重的是实际组织和管理能力。因而企业应当树立“才分长短”的观念,全面理解企业人才,而不能单纯地注重学历,将学历,经验作为人才衡量的唯一尺度。另外,在衡量人才时,除专长,能力外,还应看其内在的标准,即德,那何为德呢,简单地说就是愿为企业效力,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愿为企业之所用,反之,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人才。

(二)进一步明确标准,尽量使渠道灵活多样

为了提高招聘质量,吸引高素质、适合空缺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避免出现人才高消费,招聘人员在招聘前应对空缺岗位进行职责分析,确定职位的责任、内容、操作规程及职位对胜任人员的素质要求,以形成该职位书面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描述,并以此为标准开展招聘工作。确定空缺职位的职责,可以通过观察,和在职人员的面谈,也可以通过职责范围专家列举什么样的雇员在该岗位上效率高,什么样的雇员效率低,根据职务标准确定a、b、c三等选聘标准。a标准则可以放松,并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譬如,企业需要招聘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的任职者,要求员工素质较高,应采取“高门槛策略”,即只引用a标准;如果劳动力市场供给形势紧张,企业也缺乏足够的招聘费用,需招聘工作人员的岗位对于企业不是十分重要,则应采取“低门槛策略”,即b、c等标准可以放松。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企业也应灵活运用,空缺岗位是否需要经验在于学习所需技能的难度和时间,有些技能在工作中容易学到的话,就不一定要把那些缺乏经验和培训的求职者立即淘汰。因此,在确定选聘标准时,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于盲目。

在选择招聘渠道时,要考虑到每种招聘渠道都是有利有弊,但要做到合理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就应当优先从内部选拔人才,即通过内部晋升或选拔。同时,在选择外部招聘时,要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人才市场发育状况,需求状况,招聘预算费用等。譬如,初创企业可以选择人才市场招聘和广告招聘为宜,同时瞄准校园招聘,还可以辅以熟人介绍,委托猎头公司招聘以及长年进行求职者登记。

(三)加强招聘队伍的选择和培养,强调招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

招聘队伍是企业的一面广告,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同时其个性特点、个人修养、能力层次往往影响到优秀人员应聘该企业的决心,决定着招聘质量。招聘人员需要诚恳、热情、友好而富有同情心,同时需要对本企业很熟悉,言行举止要能代表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在安排招聘工作时,应针对应聘人员的心理特点,通盘考虑招聘工作人员的个性特点、个人修养、知识能力结构和年龄层次,使其合理搭配,形成理想的层次分布,全面提高人事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对应聘人员的吸引力。

另外,合适的招聘工作人员不是天生的,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有:仪表、提问方式、交谈语气、面试技巧、各岗位的要求及变化、招聘部门的作用和职责、招聘渠道、招聘的流程等。同时对招聘人员的组织方式有3种:一是集中式,即专门的招聘部门(如人力资源部的招聘组);二是分散式,即各部门自己的招聘人员;三是联合方式,即各部门拥有自己招聘人员的同时,也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招聘机构存在并提供服务和协调。一般来说,联合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采取联合方式可以避免招聘人员不懂专业技术知识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史英:《招聘工作常见的误区分析》,人口与经济,2001年。
[3] 颜爱民、刘志坚:《企业招聘流程系统优化探析》,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
[4] 么子国:《留住人才》,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
[5] 张晓彤:《如何选、用、育、留人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4年。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国际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规避
下一篇论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策略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