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军事论文

2007年中国军事教育学会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特点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信息化在新军事变革中的地位胡锦涛强调。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江主席在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新军事变革,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改革
 

1. 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特点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信息化的鲜明标志是组建数字化部队。数字化部队就是指以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联网,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从各种战斗、战斗支援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部队。它能够达到战场信息的最快获取、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指挥员对士兵的最佳指挥效益。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由于指挥机构常在“纵深、隐蔽”之处,军队的侦察、打击能力比较有限,对指挥机构难以构成直接的威胁。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队的侦察监视、精确打击、远程机动等能力产生了质的跃迁,以电磁、火力、信息等手段直接作用于敌方的指挥系统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有专家称:过去战争打部队、也打指挥,而未来战争打部队、更打指挥。免费论文

考察人类军事发展史可以看出,每次军事变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是人才能量的充分释放。冷兵器时代,开发和扩大军人的体能;机械化战争时代,开发和扩大军人的技能;信息化战争时代,不但要开发体能、技能,而且重点要开发和扩大军人的智能。20世纪后半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近30年来人类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未来的信息化战场,知识将由潜在的、间接的战斗力跃升为现实的、直接的战斗力。

2. 信息化在新军事变革中的地位胡锦涛强调,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深刻的 “新军事变革”。这场变革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演变,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断消退,但局部战争仍时有起伏,全球安全态势出现了“大战不打、小战不断”的新局面,而传统的以应付大战为重心的军事体系,不得不顺应冷战后的新形势和新趋势,进行历史性的重大调整。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军事科学院梁必将军认为:部队信息化,可以使人们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成倍增强,并能让指挥者在适当时间和空间里,去部署适当规模和适当类型的作战部队,令其以适当的方式实施高度一体化的联合作战。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熊光楷上将所说,这场新军事变革实质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3.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对军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定好位,是我军建军的当务之急。免费论文。

3.1 我军在高素质军事人才上的差距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我军在高素质军事人才上的差距十分明显。美军军官100%达到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达到38.4%;俄罗斯军官98%受过高等教育,指挥军官全部是大学本科以上水平……即使波兰、印度这样的国家,其军官90%以上是学士。而我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军官比例是71.8%,目前拥有博士、硕士的比例不到2%。人才素质的滞后,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瓶颈”问题。

3.2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在推进新军事变革中的共同做法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在推进新军事变革中,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战略制高点。1997年,美国国防部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出了“新型军事人才是军事战略竞争的制高点”的观点。俄罗斯2002年5月颁发了《俄联邦军事教育体系改革纲要》,提出以调整军事教育内容为重点,全面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日本防卫厅把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自卫队改革的主要内容,在“防卫改革委员会”中增设了“人才培养与保障委员会”。高素质人才无疑已成为决定新军事变革成败的战略资源,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拥有制胜的先机。因此,培养知识型革命军人,建设知识型军队,无疑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最重要的战略任务。

3.3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江主席在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人才培养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揭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作用。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江主席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全局,前瞻未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抓好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指示,把人才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人才建设战略工程,是牵动全局的战略问题,而不是局部的、短期的权宜之计;是必须迅速付诸行动的紧迫任务,而不是停留在务虚层面、可以或缓的学术话题。我们要把吸引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最根本、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突出出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3.4 在信息化条件下对军事人才素质上的要求“五支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新型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江主席指出,“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是具备扎实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知识型革命军人。”这是对新型军事人才在素质上的共同要求。这就是说,新型军事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毫不动摇地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同时,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尤其要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如果指挥人才没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就不可能掌握运用好现代指挥理论和手段;如果参谋人才没有厚实的科技基础,就不可能在熟悉现代战争特点的基础上出谋划策;如果技术人才不能站在科技前沿,就不可能组织和谋划好重大的技术问题。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五支队伍”必须具备特殊的能力。指挥军官队伍,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宏观思维,具备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指挥信息化战争与信息化军队建设的能力;参谋队伍,必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全面军事素质,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为军队建设和作战问题出谋划策的能力;科学家队伍,必须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具备站在科学前沿,组织谋划武器装备的创新发展和国防关键技术攻关的能力;技术专家队伍,必须具有高新武器装备性能的各种学科知识,具备融会贯通,迅速排除各种故障、解决复杂难题的能力;士官队伍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具备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手中武器装备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是新时期“五支队伍”胜任不同岗位职责的紧迫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的运用与发展
下一篇论文:当前军事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几点思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军事论文
最新军事论文
读者推荐的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