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安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基本状况
近年来,六安市工业门类逐步齐全,初具规模。大中型工业企业通过改制、改组、改造,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迅速。
1.分门类状况
粮油工业,年综合加工能力183万吨,产值、利税总额连续多年居全省同行业首位,华康、安丰、金田花三大油脂公司以及恒大集团等创造了金田花牌色拉油、百食得牌高级烹调油、寿春牌大米、幸福牌香米等省、市名牌产品。纺织工业,以棉、麻、丝纺织以及服装、羽绒加工为主,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白厂丝、丝绸、各类服装,骨干企业有华源纺织有限公司、七星羽绒公司、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等。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有手扶拖拉机、汽车齿轮箱、轴承、铸件、电机,骨干企业有六安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安徽长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六安江淮汽车齿轮制造公司、六安市江淮电机有限公司和安徽应流铸造公司等。轻工业,主要产品有白酒、啤酒、电光源、印刷、家具、文教用品等,骨干企业有安徽迎驾贡酒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六安)公司、世林集团、安徽迎驾彩印包装有限公司、霍邱县庆发湖工艺品公司等。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有水泥、砖瓦、油毡、彩色釉面砖、大理石、花岗石、塑钢窗、拼木地板等,骨干企业有六安市建来化工有限公司、霍邱县大昌矿产品经贸有限公司、霍邱县新中天水泥有限公司、安徽金寨将军磁业有限公司等。医药化工业,主要产品有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等,主要企业有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等。这些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各个工业门类里处于领军地位,在皖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分县区状况
2005年六安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由上年的35个增加到39个,省市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共12个,占到全市的31%;霍山县次之(9个),占到全市的23%;而裕安区和叶集试验区没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表1)。从亏损企业状况看,全市共11个大中型企业亏损,省市属、开发区、霍邱县分别有4、2、和2个,亏损总额分别为1495万、92万和181万元,全市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870万元。
全市工业总产值比2004年增加了119740万元,其中省市属企业增加最多(46995万元),霍邱县则下降2315万元;工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加了48789万元,其中省市属企业增加最多(21617万元),霍邱县则下降了2319万元;销售收入比2004年增加了134366万元,其中省市属企业最多,增加了48587万元;总利润比2004年增加了5358万元,开发区、寿县和霍邱县则利润额下降(表1);总资产比2004年增加了24829万元。在产品销售率上,金寨县、开发区和省市属较好,分别达到了104.1%、99.9%和99.8%;开发区和霍山县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了86.7%和36.3%。由此可见,省市属、霍山县、开发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他们组成了六安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体系的主体。寿县、金寨县和霍邱县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则发展较为缓慢,生产能力不高,亏损比较严重。裕安区和叶集试验区则还没有起步。
表1:六安市分县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2005年)
县区名称 |
B1 |
B2 |
B3 |
B4 |
B5 |
B6 |
B7 |
B8 |
B9 |
合计 |
39 |
251056 |
664813 |
72369 |
692686 |
660244 |
96.0% |
25.3% |
8.0% |
开发区 |
4 |
25621 |
70685 |
229 |
70737 |
63647 |
99.9% |
86.7% |
负值 |
金安区 |
3 |
20645 |
55376 |
1287 |
62852 |
29457 |
88.1% |
50.5% |
29.5% |
裕安区 |
- |
- |
- |
- |
- |
- |
- |
- |
- |
寿县 |
2 |
6782 |
20812 |
-592 |
20844 |
33358 |
99.8% |
5.7% |
负值 |
霍邱县 |
5 |
33120 |
79895 |
5381 |
89838 |
75113 |
88.9% |
5.4% |
负值 |
舒城县 |
5 |
27049 |
71786 |
4318 |
73268 |
73061 |
98.0% |
18.9% |
0.93% |
金寨县 |
1 |
1050 |
3137 |
18 |
3011 |
5107 |
104.1% |
- |
- |
霍山县 |
11 |
76171 |
178035 |
8193 |
186529 |
207702 |
95.4% |
36.3% |
12.4% |
叶集试验区 |
- |
- |
- |
- |
|
- |
- |
|
- |
省市属 |
12 |
86239 |
255775 |
53231 |
256344 |
236447 |
99.8% |
23.5% |
19.7% |
注: B1-B6来自于安徽省六安市2006年统计年鉴; B7-B9根据2006年统计年鉴和2005年六安市统计年鉴由笔者计算得来;“负值”表示2005年较2004年利润下降了;裕安区和叶集试验区无大中型工业企业;
(二)六安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分析
笔者选取了合肥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淮南市、芜湖市、蚌埠市作为比较对象,用对比差距法来考察六安市与皖中、皖北、皖东、皖南地区城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差距。2005年,安徽省17个地级市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625个,其中六安市39个,位居全省第五名,数量仅次于合肥、芜湖、滁州、安庆和蚌埠。但是,六安市的工业总产值692686万元,居全省第13位;工业增加值251056万元,居全省第12位;总资产660244万元,居全省第14位;销售收入664813万元,居全省第13位;利润总额72369万元,居全省第八位。由此可见,六安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目较多,但生产、销售能力与其企业数目是不能吻合的。从表2可以看出,六安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目仅次于合肥市、芜湖市和蚌埠市,但是从B2到B6折五个指标上看都明显落后于其他六个地市,也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甚远。论文参考网。从产品销售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上看,增长速度较快,达到了2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5%,但总体的销售率仍然低于其他地区(比芜湖市稍高)。利润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马鞍山市、芜湖市和蚌埠市出现了负增长,合肥市、铜陵市和淮南市则出现利润率的高增长,六安市位居中流(表2)。总体来说,与安徽省的其他地区相比,六安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的增长幅度是较快的,但是从量上来看,它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在生产和创收能力上较差。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