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本文针对长白山地区,通过构建包含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依赖度的索洛增长模型,分析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得出自然资源通过两条传导途径而成为了增长的诅咒:一是资源禀赋丰裕地区技术改进需求低,阻碍经济长期发展;二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会决定经济发展初始阶段的产业结构,从而决定经济运行的自然资源依赖度,高自然资源依赖度是增长瓶颈。针对分析得到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了资源诅咒的破解方式和针对长白山地区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长白山,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经济增长
一.引言
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历来被当地人奉作“圣山”,不仅风景优美,更是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地标之一,长白山是地球同一纬度上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生物物种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种基因库,也是国家和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它为人所熟知的当然是丰富的旅游价值,然而,矿藏、森林、药用植物、可再生能源等等,更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能。仅以森林食品开发为例,目前可供开发的食品资源经济价值至少有140亿[1],比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还要多。而至2008年底,长白山的地区生产总值才达到15.71亿。这样令人不满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经济的增长远没有实现预期规模。如此多的自然禀赋并没有给长白山地区带来经济上的增长,长白山如同它所属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拥有着自然的恩赐,却没有创造财富,而受人诟病。
直观来看上述现象,可以把问题抽象成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经济常识,自然资源是经济运行和增长的基础,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所以可以容易得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更有保障”这样的结论。
然而,事实证明,自然资源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先不论前文提及的长白山地区,从17世纪的西班牙到19和20世纪的俄罗斯,再到二战后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海湾石油国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2]。相反,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瑞士、日本经济增长,却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Auty[3]将这一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Sachs和Warner(1995)对资源充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做了实证研究。这一重要且具影响力的研究表明,在控制初始人均收入、贸易政策、政府效率和投资率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多种变量后,自然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成反比。然而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不能把资源诅咒简单地理解为“资源”与“缓慢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之所以形成了“诅咒”,是自然资源对其他要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要探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4]。当然,在得出了相应的传导机制后,资源诅咒的破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鉴于我国对长白山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中,还没有运用资源诅咒理论的先例,且对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中,也鲜有以某一个区域案例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本文在长白山地区实际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基础上所作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双赢”。本文将试图回答:自然资源究竟是通过哪几种传导机制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导致长白山地区的资源成为诅咒的机制如何破除。
本文以下部分的安排为:第二节结合长白山地区的实际,建立考虑自然资源依赖度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探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第三节针对模型结论提出破解方法及政策建议;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结合以往研究和实际观察,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是通过一些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并非本身是一种负面的生产要素。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了探讨自然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发展不足的原因,就需要建立包含自然资源生产要素的增长模型。这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以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为主,进行的是国与国、省与省的比较分析。而本文的研究是长白山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之间明显差异过大的“自我反省”,可能与一些资源贫瘠地区相比,长白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成绩可喜,但是通过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可以让自然资源对长白山来说,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福利”。
下面将构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并结合长白山地区实际情况对模型结论进行分析。
(一)模型构建
1.初步模型:考虑自然资源约束的索洛增长模型
在传统的增长模型中,包括索洛模型、拉姆齐模型等,都未将自然资源作为一项直接的生产要素加以考虑,而相比于投资、劳动、技术等,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生产要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结合长白山地区的资源禀赋,旅游资源作为一个存量,可以视作不变,而能源、矿产、土地等资源则是消耗品,随着不断的开发会趋向枯竭。这也是很多资源型地区“坐吃山空”的通病。那么,针对消耗性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要素,构建一个带有自然资源约束的索洛增长模型,可以看出,这种约束影响了哪些要素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根据索洛模型的经典假设,定义CD生产函数为:
(1)
其中 ﹥0, ﹥0,且 ﹥1。A表示技术水平,是哈罗德中性的;L指投入的劳动,K是物质资本,R是自然资源丰裕度论文的格式。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生产要素按照 , , 变动。并且,假定资本-产量比K/Y是固定的。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得产出的增长率:
(2)
由于K/Y是固定值,可知 ,将其带入(2)式可得:
(3)
则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为:
 (4)
因为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假定消耗与再生使得总量不变,而不可再生资源每年用掉的比例为 ,则(4)中的 可以表示为- ,则新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为:
(5)
根据上式求得的人均收入增长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0,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的消耗最终将导致人均产出的负增长。其次,参数 越大,即经济越是依赖于自然资源,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显著。为了了解自然资源禀赋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资源依赖度,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将模型拓展进行深入分析。
2.模型拓展:考虑产业比重的自然资源依赖度分析
为了研究自然资源依赖度作为传导机制的资源诅咒效应,我们延续上文中的CD生产函数。在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依赖度的差异就体现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因此经济增长,在模型中加入“产业结构”这一因素,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因果关系链: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划分——自然资源依赖度——经济增长。这样就得出了自然资源除了“技术”以外的另一条形成“诅咒”的传导机制。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