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相关立法
1、加强我国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设,突出立法重点,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使其具有配套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国法律法规主要针对工业污染,涉及农业面源污染的较少,早已不能满足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我国在农业面源防治领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优先考虑环境效益”为立法指导思路。笔者认为,以建立生态农业为立法重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以鼓励机制与处罚机制相结合,以鼓励机制为主要手段,通过生态补偿等多种经济补偿方式,达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效果,从根本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比如对化肥、农药、农膜管理的专门立法以及一些有利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化肥农药的质量标准体系。在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同时形成配套法律机制,制定相关法规及实施细则,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2、建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则进一步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建设项目;二是规划。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并未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预防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同样可以在农业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主管部门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该法对农产品的产地和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也作出严格限制,提出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其评估的目标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却未涉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其没有针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作制度化、系统化的规定。笔者认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确立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小论文论文服务。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可直接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建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但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可以从源头预防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3、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的法律责任。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机制运行过程中,完善法律责任是保证法律运行中的必需环节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是法律实施的保障机制。我国防治面源污染的相关法律责任较少,目前的农业面源污染法律责任规定,仅仅限于义务性条款,原则性过强,很多防治面源污染的法律法规中都没有设定相关的责任规定。即使有些法律法规中设定了防治面源污染的相关责任规定,大多没有明确问责的主管部门,导致主管部门之间有利益争着问责,没有利益则相互推诿、扯皮。目前法律责任针对性不强,处罚力度不大,起不到惩戒作用,法律责任方面不能得到有效支持与保障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中,从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方面都要加以体现,使其有机的协调的结合起来,并在法律责任执行过程中要有具体的执行标准,细化、量化,使执行部门有法可依,执法时有法可循。
4、明确农业面源污染的主管部门,科学合理划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到农、林、牧等多个部门,在污染防治中必然出现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交叉与重叠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各职能部门争相负责,产生权力冲突,另一种是各职能部门互相推委,产生权力真空,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需要多部门的相互合作与配合,这种合作不仅要建立在农业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之间,还要建立在它们与各自相关方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农业部作为国家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长期以来一直主管农牧业的生产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管理,是农业部门在促进产业发展和保护环境这两个目标之间, 往往倾向于前者。而国家环保部门对于农业污染问题, 又起不到直接的控制作用,导致农业污染管理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为改变这种谁都可以管, 谁都可以不管的局面, 立法应明确农业部门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 负有防治农业污染的法律责任, 其他部门有义务配合其履行职责。[9]因此,我国的相关立法应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现有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划分其职能时分充分考虑到农业面源污染源具有复杂性、广泛性,通过立法科学合理的界定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各部门依法律赋予的职责行事, 职责明确, 权力和责任平衡。
1、陈文英 毛致伟 沈万斌 孙述海 农业非点源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 [J] 北方环境 2005.4-44
2、刘丽,张仁慧,柴瑜:《西安市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第23卷第3期,第209-212页。
3、唐莲.白丹.农业活动非点源污染与水环境恶化[J].环境保护, 2003. 3. 18-20
4、宋秀杰.陈博.北京市农药化肥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措施[J].环境保护, 2001. 9. 30-32
5、丛英利·浅议新疆草地生态环境退化因素及治理对策[J].新疆畜牧业, 2001, (3): 47·
6、郭敏,韩鹏飞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控制策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
7、刘冬梅、李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世界农业,2008,2.21-22
8、杨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第15页.
9、刘冬梅、管宏美、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及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世界农业 2008.4.35-3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