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量化了人类的生存所必需的真实的生物生产面积,并同国家和区域范围所能提供的这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能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可提供定量依据,进而明确生存的状态。
未来长株潭城市群所追求的目标是:在保持能够从自然资源中不断得到服务的情况下,使经济成长的净利益最大化。为此我们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为:促进生态区域城市(长株潭)的6个方面是:
(1)生态城市和生态城区规划;
(2)生态城区改造和生态新城建设;
(3)提高城市废物和废水处理能力,改善城市环境;
(4)提高城市绿化率,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
(6)鼓励城市居民采用轻量化、绿色化和生态化的生活方式;
(7)鼓励城市采用环保模范城市、模范人居环境等环境标准。

长株潭的经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土地、能源、水以及重要原材料的资源生产率,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用有限的自然资本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了检测到长株潭城市化的最大土地供给能力应该是多少?长株潭三市工业化的最大能源消耗能力应该是多少?提高三市消费水平的最大水资源消耗规模应该是多少?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自然资本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是关键,因此我们建议省长长株潭办公室设立这样的检查机构和指标体系。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说:“我们已经看到欧洲国家提出了在21世纪上半叶要实现生态经济效率为“倍数4”甚至倍数10的发展目标。所谓“倍数4”,就是经济增长比现在增加一倍,而物质消耗和污染产生比现在减少一半。”
为了达到现代生态的预期目标,长株潭机构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律。
2008年8月,我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该项法律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的循环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6个省市、33个产业园区,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84个重点行业,再生资源利用、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等34个重点领域开展了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六、技术创新对长株潭一体化现代生态城市群的支撑
(一)经典的现代化与技术创新结果
20世纪80年代,西欧一批学者提出(Mol 2001),(1)现代化没有过时,但经典现代化模式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环境破坏,现代化模式需要生态转型;(2)工业化是进步的,但工业化模式需要转变,可以采用环境友好的“超工业化”原则;(3)技术进步是积极的,环境友好的技术创新,可以克服传统工业技术的环境污染(何传启。2007)。
WWF统计表明,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其中特大、大城市分别从13个和27个增加到54个和85个。到2006年末,中国城镇化水平约为43.6%,正处于城镇化加速进行的过程中,预计到2050年会提高到75%左右。
在各大城市中,建筑和交通是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70亿平方米,且以每年1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截至2007年6月已超1.5亿辆。另外,当前城镇人均能耗约为农村的3倍多,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导致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中国技术创新路径来克服上述制约。
关于技术进步是否能够导致经济持续增长的问题,其实质在于技术进步是否能够消除经济增长的生态门槛。这里的生态门槛包括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服务等功能,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一般只是强调资源输入问题不同,生态经济学家则是强调完整意义上的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服务对于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的意义(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
伊恩·哈维说:如果低碳技术领域想要实行符合《多哈宣言》精神的有限强制许可,就必须马上对其有效性和作用进行独立评估。从其它产业的经验来说,粗略估计低碳技术许可的市场成本占工厂或产品成本的比例在2%到20%之间。但是现在我们的企业并未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来克服这方面的成本。
1.赶超战略与弯道超车理论。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说:“纵观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种种努力,调整劳资关系、推动消费、创造新的市场等措施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科技进步推动了产业革命,创造了新的支柱产业,比如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信息产业等,进而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
路甬祥说说:“从长远看,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终将枯竭。而地球表面每年接受的洁净太阳能,大约是目前全人类一次能源消耗的8000到1万倍。假如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把太阳能利用的成本降下来,它将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能利用突破之后,紧接着可以考虑用太阳能制氢,汽车、火车、飞机都可以用氢作燃料。氢燃烧之后变成纯净水,饮用水的问题随之也就解决了。此外,像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循环经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和健康产业,也都正在酝酿着大的突破。”
长江商学院的王一江和黄明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美元引导的投机”存在过度依靠超前消费,无遏制的全球化投资,过度夸大“虚拟操作”导致的金融与经济泡沫破裂。”
因此我们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创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出路。这将强烈地激励和加快科技创新突破与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这些技术创新的一个基本落脚点就是,有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共同为企业制定“建立极少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 7/9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