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创新和环境监管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更加下列表格的对照技术创新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反而为企业增加了竞争力 部门/行业 环境问题 创新性解决方案 创新的补偿收益 纸浆和造纸 ·用氯漂白过程中释放 的二恶英 ·改进烧煮和漂洗流程 ·使用氧气、臭氧或过 氧化氢进行漂白,不 再使用氯 ·闭环的生产流程 (仍存在问题) ·更多地利用副产品能 源来降低运作成本 ·无氯纸可获得25%的 初始溢价 油漆和涂料 ·溶剂中存在挥发性有 机化合物 ·新的油漆配方 (低溶剂含量油漆、 水性油漆) ·改进应用技术 ·粉状或辐射固化涂料 ·从无溶剂油漆获得溢价 ·某些涂料的质量得到 改善 ·工人更加安全 ·涂料的转换更为高效 ·材料节省带来了成本 的降低 电子制造 ·清洗剂中存在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 ·使用半含水的萜稀清 洗剂 ·闭环系统 ·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 免清洗焊接 ·提高清洗质量,从而 提高了产品质量 ·清洗成本降低30%~ 80%投资回收期通 常为一年 ·取消了一个不必要的 生产步骤 冰箱 ·使用含氯氯烃作为制 冷剂 ·能源的损耗 ·废弃后的处置 ·改用其他制冷剂(丙 烷一异丁烷混合物) ·更厚的隔热层 ·更好的垫圈 ·改进的压缩器 ·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能较提高10% ·“绿色冰箱”可获得 5%~10%的初始溢机 干电池 ·(焚化之后)会把镉、 汞、铅、镍、钴、锂、 锌排放到垃圾填埋场 或者空气中 ·可充电的镍氢电池 (可用于某些方面) ·可充电的锂电池(正 在开发中) ·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效率几乎达到原来的 两倍 ·更高的能效 ·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 得价格竞争优势 印刷油墨 ·石油油墨存在挥发 性有机化合物 ·水性油墨和大豆油墨 ·效率更高,颜色更鲜 艳、更容易印刷(取 决于用途) (图表和资料来源:Benjamin C Bonifant.Lan Ratcliffe 以及Cleas Van der Linde,在《哈佛商业评论》2006年1月期,迈克尔·波特,克拉斯·范德林德的《环境与竞争力对峙的终结》,《战略管理》著作中作者王义高曾经引用) 但是我们从上述图表中发现,科技进步非常明显地促进了环保和产业结构。电子计算机产业作为一个兴产业不仅其自身获得了飞速发展,在整个经济中占有了很大比例,而且它还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使许多传统的产业技术体系获得了改造和提高。由此我们了解技术进步是从改变需求结构演变成改变产业结构的。科技进步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可替代资源增加。改变生产需求结构。替代资源进入生产领域,使被替代资源消耗比例降低,资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技进步使消费品升级换代,改变需求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变化,资源消耗趋于平衡。所以我们说企业加快科技进步与环保治理结合不仅不会增加成本还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紧凑度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最主要的条件,但并不表明是“摊大饼”。国际组织也把紧凑城市作为健康城市化的主要表征和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发展模式。 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预言,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实验区与国家最好的结果匹配不过是:2050年的生态现代化将达到世界中等水平。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将完全脱钩,人居环境质量将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普及率、城市生活废水和废物处理率、工业废水和废物处理率基本达到100%,资源和物质生产率提高10到30倍,工业和经济废物密度下降90%左右,工业和经济能源密度下降80%左右;70%人口居住在3+5城市群,并拥有环境优雅的绿色家园,拥有国家一级标准的空气质量,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和服务功能完全恢复;在所有湖南的14个州市的国土森林覆盖率40%,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用地下降到约30%,因此高效率农业和农业深加工和大农业生产成为关键。长株潭城市群的国土建设用地(10%)、道路用地(10%,城市中心区15%)和其他自然景观;其中建设用地约占30%,由此可见“两型社会”实验区的生态约束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压力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今后我们研讨和规划的主题。 进入21世纪,在湖南的周边,北有武汉,南有粤港,东有沪杭,西有川渝。我们面临四面夹击的区域经济格局,长期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要想实现中部崛起,我们不仅需要走自己的一体化和城市化的道路。我们要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我们在示范性在于,作为“两型社会”的长株潭综合改革试验区需要为低碳城市创造示范性经验作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的口号是:为建设长株潭“低碳城市群”而努力! 参考资料
 ①伊恩·哈维,知识产权协会主席。本文中包含为托尼·布莱尔的《打破气候变化僵局》报告和气候组织所做的工作。
 ②郭晓泽,于连生,“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③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绿色新家园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06年10月21日。
 ④刘传江,“新型工业化与湖北可持续发展”,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
 ⑤        王义高,罗劲松、王赟( Wang Yun中南大学),王斯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著,《两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2008年6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⑥        王义高著,《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007第二次印刷。
 ⑦        王一江著,《国家与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张早平,王义高编译。
 ⑧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我国制定三个生态战略促进生态现代化建设,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⑨        何传启 ,“生态现代化与灾后重建”,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9/9   首页 上一页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