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高职生德育工作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从多个角度入手,才可以取得最佳效果。他们对正常的德育工作往往是感情上的拒绝,在根本没弄清教育的内容之前就断然拒绝了,因而许多传统的德育方式、途径均导致效果不佳。
关键词:高职生,德育
高职生心理特点
未脱离高考阴影的影响,理想中的自然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发生冲突。高中三年的辛勤付出,目的就是上大学,实现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而高考的结果,与他们人生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讲,无疑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沉重打击。进入高职院校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因此,高考失败的阴影在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迅速挥去,从而导致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自我的不断觉醒,所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异给每个新生带来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易产生茫然、不安、苦闷、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
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避免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心理。一进校门,三年教学计划安排,与自己理想中的专业有一定差距,易产生心理落差,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心理冲突,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一旦出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易产生偏执、逃避等消极情绪。日益增强的性意识带来的情感困惑和危机。
高职生的生源一般来源于三类校,即中职学校(中专、职高)、技工学校、普通高中。从总体上看,高职生有其整体的长处:有朝气、活泼、聪明、有追求、好思考,在思想上、认识上具备了一定层次(也基本上正确的),特别是自主自立意识特别强;在弱点上,因生源不同存在着差异,但综合的讲,自主自立意识与其应具备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水平不相称,不少高职生往往不切实际地自我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说起来很行,做起来相差甚远,特别是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没养成,整体素质和个人修养使人明显感到不足;好思考,有思想但仍过于理想化地看问题,偏激、固执,世界观、人生观也不成熟。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不少学校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冲突,令学校领导、老师很头痛。从实际情况来看,普通高校的高职生普遍存在自卑感,自己看不起自己,自觉低人一等,因而有意放任自己;成人高校、中职学校的高职生则又看不起学校,认为“没有大学的感觉”,认为学校各方面都不成,因而在实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冲突不断,德育工作更是步履唯艰。
从高职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他们的独立性思维已基本接近成熟,自立性强。他们对环境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即正面有意识的教育往往不感兴趣,或产生排斥心理,最多被动接受。他们对正常的德育工作往往是感情上的拒绝,在根本没弄清教育的内容之前就断然拒绝了,因而许多传统的德育方式、途径均导致效果不佳。这是在高职生德育工作或说教育管理工作中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论文大全。
各种途径完成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对学校德育来说,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一种密切与辨证的关系。 一 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无庸置疑的,而且是深刻的具内化力的教育影响。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艺术,其高超之处就在于一切尽在不言中、不留痕迹的教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体现决不是盲目的在发挥作用,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应当形散神不散,必须在整体上予以把握。德育的文化建设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德育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意识塑造、精神培养中发挥着意识更为明确的主动的作用。德育主要发挥着传递道德文化、政治文化的作用,它不但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还传递规范形态的文化,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不但传递浅层的规范文化如道德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还传递深层的规范文化,如价值观等;它不但传递各种理性形态的文化,还传递各种非理性的文化,如情感、态度、信仰等;它不但传递意识层面的文化,还传递潜意识层面的文化,如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德育在构建文化的整体效应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二、积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高人生理想抱负
从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不苛求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做事。同时,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专业的动机,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与爱好,从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角度激发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全方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断增强其自信心。遵照“服从——同化——内化”的教育规律,营造健康快乐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用工需求,加强专业思想,端正就业态度的综台教育。
三、实现德育内容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学校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德育内容的现代化: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迫切需要学校德育内容主动与时代接轨,与当今的时事结合,与我国目前的国情相结合,与国际形势特点结合,进一步充实和改革,使学校的德育内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紧跟时代脉络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论文大全。学校要在更新德育观念的基础上,拓宽德育内容,加强和充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品德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从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其次,德育过程应该现代化,这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和优势,把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渗透到每一个传统德育途径和德育环节中去,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论文大全。再次,德育工作者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德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林和《高职德育的新途径》,中国教师 ,2004年10月
2.翟景旭《高职生心理特点》,教育时报,2002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