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采用中医药方法对11例耐力项目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服用中药后各运动员Hb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服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中药在运动性贫血的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疗效。
论文关键词:中药,运动性贫血,疗效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逐渐被开发和应用,其中中药对运动员机能的调理是被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间,笔者跟随国家田径队参与中药对田径耐力项目(竞走、马拉松、中长跑)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机能的调理作用的监控工作,使用中药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运动性贫血进行调理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国家田径队耐力项目运动员11名,其中男4名,女7名,18~29岁,训练年限4~11年,均为健将级运动员。
2.1诊断依据:采用国内理想Hb标准即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其血红蛋白出现下降,当男Hb,女Hb为贫血诊断标准。考虑到运动员Hb存在很大个体差异,下降幅度超过自身基础值(以集训开始前测得的Hb值作为基础值)的10%以上,伴有乏力易倦,在调整期后不能恢复者也纳入诊断。
2.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煎剂。药用熊若虹教授经验方,主要成分为人参、黄芪、当归、鸡血藤、熟地、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白芍、何首乌等,每剂药量随队员体重不同有所增减。所用药材全部购于北京同二堂。按处方称取药材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淹没药面5cm,浸泡1小时,加热煎煮。共煎煮3次,每次30分钟,滤出药液,压榨弃渣,合并,静置沉淀,再滤过,加热浓缩至每剂量为300ml。分装于经灭菌的瓶内,加盖贴标签。每日一剂(即300ml),分3次空腹服用,共28天。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以Hb变化情况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标准(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2结果:11位运动员集训前、用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监测情况见表-1。
表-1运动员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编号
|
性别
|
基础值(g/L)
|
用药前(g/L)
|
用药后
|
用药前后差(g/L)
|
1
|
男
|
155
|
128
|
158
|
+30
|
2
|
女
|
140
|
120
|
139
|
+19
|
3
|
女
|
138
|
121
|
140
|
+19
|
4
|
女
|
142
|
118
|
138
|
+20
|
5
|
男
|
158
|
136
|
155
|
+29
|
6
|
男
|
162
|
135
|
160
|
+25
|
7
|
女
|
138
|
115
|
137
|
+22
|
8
|
男
|
158
|
129
|
163
|
+35
|
9
|
女
|
139
|
111
|
128
|
+17
|
10
|
女
|
135
|
118
|
130
|
+12
|
11
|
女
|
145
|
122
|
148
|
+26
|
注:运动员编号按就诊顺序进行排列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11例运动员按疗程服用中药制剂后,血红蛋白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12g/L-35g/L),平均增长23.09g/L,与服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服中药过程中,无运动员出现副反应,按训练计划完成每天训练量。
4.体会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员尤其是耐力项目运动员在进行长时间、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期间,很容易出现运动性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甚至导致运动性贫血。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作为体内氧的载体,与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有氧运动能力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密切相关。当其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时,必然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运动员发生运动性贫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发生运动性贫血的原因与机制也不尽一致。大多专家认为中长跑、马拉松、竞走等耐力运动员发生运动性贫血是由于长期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时肌肉的收缩挤压加上运动时自由基增加、酸性代谢产物的增多等引起红细胞破坏加剧血红蛋白分解以及训练中大量出汗铁的丢失过多而铁摄入不足、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等原因导致。对于运动性贫血的治疗,现代运动医学多采取增加铁剂的补充、减少运动量甚至停训等措施,但总体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服用铁剂的副作用不能为大多数运动员所接受,而减少运动量又会影响运动成绩。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运动性贫血则显示了其独特的效果。从中医辩证来看,运动性贫血属于“虚劳”范畴,也就是运动员在长期的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由于劳作过度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集训期间我们在对中长跑、马拉松、竞走等田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进行机能监控的过程中观察到,耐力项目运动员发生运动性贫血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自汗盗汗、头昏耳鸣、体重下降、食欲减少、乏力易倦,不能坚持正常的训练强度和时间等,查体可发现运动员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弱。根据中医理论当为劳作过度损伤脾肾,脾肾虚损所致。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虚损,气血生化乏源,气不生血,日久则形成气血两虚证,由此而导致运动性贫血的发生。中医认为“虚则补之”,针对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贫血的病机,补肾助脾,益气养血为其基本治疗原则。本治疗所用的中药饮片中,黄芪、人参、当归等可健脾益气,益气而血生;菟丝子、肉苁蓉可补肾精,白芍、何首乌、鸡血藤、熟地等补血养血。全方共凑补肾助脾、养气行血之效,能使患者肾精充、脾气足、气血旺,故能起到有效治疗运动行贫血,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 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