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兄者也。”《孝经.广至德章》这些教人孝敬的主张,对于家庭的美满幸福,社会的安定团结,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更要把孝作为重要的内容。继续强化子女对父母的奉养责任,兄弟姐妹的亲爱,并把这种责任和爱推广到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公民的道德情操。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弃之不顾的人,怎能会关爱他人和社会。因此,孝道教育不仅是一个子女孝敬父母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社会、国家的重大问题。
2、树立奉行孝道的榜样,加大引导的力度。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孝道,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古代有汉文帝“亲尝汤药”、江革“行佣供母”以及朱寿昌“弃官寻母”的事迹。近代有叶剑英为母尽孝,元帅陈毅亲自为母亲洗尿裤等。在当代中国,这样的事例也不乏其人。2008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谢延信,在妻子死后,立下誓言并一诺千金,30多年如一日,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家人,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演绎得淋漓尽致。河南省许昌市当代大学生张尚昀,休学打工去挣钱为母看病,这种孝贤行为感动了中原大地。这些生活中活生生的事迹向我们展示着行孝的榜样。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把年迈的父母看作是自己的经济负担,弃之而不顾;把父母当作不花钱的劳动力使用,更有甚者侮辱、虐待父母。因此,我们应加大教育的力度,树立正面的榜样,使人们自觉地向榜样看齐;对照榜样,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前进的动力。同时要积极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人们奉行孝道,对身边的一些不孝行为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3、制定有效的养老政策,加强社会救助的功能。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资料,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3亿,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因此,如何善待老人问题已是社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几千年传统模式的影响,中国的养老问题以家庭养老为主。中国老年人口70%以上生活在农村,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重中之中。目前,我国的养老政策还不完善,许多老人由于各种原因无人照顾。所以,我们应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元的集资机制,逐步提高保险标准,扩大保险的范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制定出完善的养老政策,使老人真正“老有所养”。
总之,论语中的孝道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应珍惜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其独特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杨国华.论语人生【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9月
2 曾琦云.每日论语【M】巴蜀书社 2004年6月
3 黄建华.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年10月
4 徐儒宗.人和论【M】人民出版社 2006年9月
5 规范公务员个人“孝道”意义深远,深远在哪儿?人民网 2007年6月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