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探析_对策

时间:2013-02-21  作者:河源,广东

论文导读::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学生事务服务与管理的新兴力量,理论与政策上的重视、重要与实际上的忽视、弱化构成了一个吊诡的悖论。辅导员师德建设如果不有效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障碍,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师德素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深入剖析高校辅导员师德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并进而提出有效对策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对策
 

自1953年起,在校长蒋南翔的极力倡导下,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即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这就是我国高校现行的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开端。它对全国高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后,全国各地其他高校也纷纷陆续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发展到今天,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走过近60年的风雨征程,其间历经50年代的初创探索、60年代的文革挫折、80年代的恢复发展、90年代以后的职业专业化等几个大的阶段和历史时期,如今已是日渐成熟与规范。但毋庸讳言的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其师德建设其实却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新兴的高职院校就更是如此,如何有效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急迫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的政治素质的高低、品德的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

辅导员的师德,简而言之就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它的内涵与外延要比辅导员职业道德更多更广。作为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其师德内涵不但具有一般专业教师的共性,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主要表现有:第一,辅导员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热情,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即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第二,辅导员要管理的是最复杂、最具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他们的的思想与行为是不断变化的,辅导员必须能够根据学生变化的思想行为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即必须具有行动的灵活性。第三,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行为模范,其一举一动都会对敏感的大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辅导员必须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坚持身教言教相统一,做践行师德的模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充分发挥示范育人的特殊功效。所以辅导员必须具备行为上的表率性。第四,辅导员工作几乎是高校琐碎、复杂、事务的代名词,又处于整个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组织的最底层,几乎每个学校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下达工作任务,其工作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所以辅导员必须具备心理上高度的抗压性。

二、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挑战

1、辅导员师德建设面临基础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挑战

师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相关条件做支撑,就师德谈师德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制度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师德建设中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关键问题。目前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准入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准入制度方面,还没有专门针对辅导员的职业资格制度,这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在考核制度方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可衡量的尺度,这就直接导致在辅导员的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量化标准,也难以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制度相衔接,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训制度方面,目前各高职院校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没有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员轮训工作,对于部分辅导员希望提升相关专业学历的要求支持力度还不大。这些都使得辅导员基本上疲于应付上级布置的繁杂事务性工作,很难将工作提升到专业化水平,更别提创新和发展了。

总体而言,大多数辅导员未能感受到学院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温暖,也感受不到辅导员这个岗位有多大的“光明前景”,从而使这支队伍面临很大的不稳定性与流动性。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似乎毋庸置疑;辅导员又身兼教师和行政管理两重身份,表面上是左右逢源,实则两面不靠。因为基本制度设计的缺失与不足,使得辅导员师德建设缺乏坚实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本制度缺失条件下的师德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和良心在支撑,但辅导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对策,他们孤独的坚持能支持多久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坚持必须要让人看到希望,如果希望渺茫,坚持就可能会变成毫无意义了。

2、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挑战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的进程,随着这个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进入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阶层分化加剧、社会矛盾集中涌现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和历史阶段,置身其中的每个社会个体其思想、价值观和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必然受到很大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发展与生活的需求与压力远较一般群体更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负面效应也充分暴露,社会上不良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贪欲腐化不断膨胀,是非观念模糊,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这些不可能不对辅导员队伍产生冲击,致使一部分辅导员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明显的倾斜,理想信念逐渐淡化,强调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

尽管绝大多数辅导员认同其职业道德责任和主要职责,但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他们的思想,原有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头脑中原有的优良传统师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致产生了迷惘困惑的心理。部分辅导员忽视道德标准要求,过分看重经济利益,表现出职业倦怠,敬业意识不强,眼高手低,自命不凡,鲜有团结合作、探索创新精神。

由于学生工作琐碎繁重,责任重大而地位低下,经济收入微薄,许多辅导员特别是青年辅导员心理压力很大,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在所难免,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中也无法克服这种恶劣心绪,这样直接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增强,沟通效果差,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服务功能受到很大影响。

3、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面临高校教育改革和学生网络化生存的挑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即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等新型教育管理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成为主流,原有的辅导员包办一切学生事务的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同时辅导员基本素质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辅导员选拔机制的原因,大量高职院校辅导员缺失专业化背景,辅导员队伍中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人员并不多,这在客观上就使得辅导员很难真正完成好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的角色功能。大学生的许多思想困惑无法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及时和满意的答复,这样就直接导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不少盲区。

大量的高校把辅导员等同于一般行政管理人员,忽视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育人功能,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体和骨干地位没有得到确认。在高职院校有一种普遍的看法,那就是除了学习以外,所有的事情都归辅导员负责,学生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学生的所有不是之处也往往归责于辅导员。辅导员职责岗位定位的不准确和不明确,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古语云:“无恒产则无恒心。”许多辅导员坦承选择这一职业不过是权宜之计,一个最终成为专任教师的跳板。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没有长远打算,无法严格按照师德建设的要求自己、发展自己,更别奢谈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了。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为90后出生的一代,网络化生存已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网络环境具有信息的极度丰富性、交流的高度互动与虚拟性、时空的无限制性等特点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深化,为大学生学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大量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大量外来的消极文化与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造成极大的冲击,也给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出新的严峻挑战。

三、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1、完善基本制度,为辅导员师德建设奠定坚实基石

首先,可以试点开设辅导员专业学科。国家层面上适时开设辅导员专业学科,进行定向培养,使辅导员“学有所长”,充分发挥专业水平。高校也可以设立辅导员专业职称,通过职称的评定,促使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也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

其次,要建立完善辅导员职业准入资格制度。辅导员的管理应当逐渐以终身化为导向,为辅导员建立一套终身发展的长效管理方案。为辅导员建立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岗位奉献的机制,改变过去在出路在于转行观念下的短期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对辅导员的选拔、培训、成长、考核、晋升进行全程的、全方位的管理。完善对辅导员的评估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

再次,要构建完整的辅导员培训体制。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将辅导员特别是青年辅导员的师德培训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坚持辅导员岗前培训,将师德建设融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培训中;加强日常培训,高职院校要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等专题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搭建学历提升平台,创造条件为青年辅导员攻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为培养高素质能力的专业化队伍打好基础;开展骨干培训,造就一批能够终身从事学生工作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鼓励青年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交流与锻炼,在社会大背景下思考学生工作的方法和理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加强师德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_规范内容
下一篇论文: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_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