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邓小平理论论文

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广东“先吃螃蟹”

时间:2015-06-17  作者:张伟东 成龙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最初开启国门的钥匙为什么选择了当时处于南国边陲、经济社会也较为落后的广东,而广东为什么能抓住机会,借势而上,充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杀出了一条血路,完成了党和国家的重托?深入分析其原因,对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是大有裨益的。
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广东,历史选择
  20世纪7 0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汹涌澎湃的浪潮最早在南粤大地掀起,历史将先行一步的“棋子”落在广东,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从这里开始走向腾飞,其实这一切都绝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等诸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具备天时的有利因素
  1、中国国内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
  1949年到1956年,中国通过土地改革、建立国营企业、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与政治制度。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基本确立,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强国。这是一个正确而清醒的战略判断,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八大的正确路线并没有坚持下来。1966年5月,以“斗私批修”、“打倒资本主义当权派”为核心任务的“文化大革命”爆发,这场运动的初衷认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应来源于思想意识的不适应,因此要“灵魂深处闹革命”,它借助于群众运动的形式开展,这种用战争时期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搞经济建设,很显然是错误的,因此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使中国陷入了巨大混乱。这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也比较充分地暴露了出来,建国以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难以为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副产品供应紧张,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水平的压力日渐增大,计划经济模式已经是困难重重,不改革是肯定不行的了。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试图维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路线、方针、政策。1977年2月7日,中国当时最重量级的官方媒体——《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又通称两报一刊)联合发表了《学好文件抓住纲》的文章,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遭到了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决反对,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在全国展开。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1978年4月,受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委派,国家计委和外贸部联合组织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对香港澳门作实地调查研究。同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谷牧带领一个由6位省部级干部组成的代表团,出访法国、西德等西方五国,对五国的经济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邓小平十分重视这件事,出访前,他专门听取代表团的汇报,指示他们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些问题。”考察组在考察了港澳经济贸易后写出了《港澳经济考察报告》,其中提出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成出口基地,力争经过三五年的努力,把两地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外贸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人士的旅游区。同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分别听取了考察组和代表团的汇报,认为外部世界的情况已经看清楚了,到了该下决心采取措施的时候了。同时对《港澳经济考察报告》表示总体同意,要求说干就干,把它办起来,这样就为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迈出了走向世界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2、中国面对的国际大环境也出现了重大转机
  这一时期国际环境与形势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世界战争的威胁虽然还存在,但已经大大减弱,和平与发展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迫切要求与主流。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建国之初相比也有了根本的改变。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到70年代末,所有的西方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航天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使得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日益衰落。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开始寻求建立海外加工基地,一般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东亚和拉美先后崛起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先后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利用本地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与经济的腾飞,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和“70年代的经济奇迹”。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建立以生产要素与商品自由流动为基本特征的自由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种经济特区,吸引国外剩余资本及产业转移,从而快速发展本国、本地区的经济,改变落后面貌。
  亚洲“四小龙”与广东有着相似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50年代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与广东相当,它们抓住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以及较为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实现了腾飞,跻身于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和地区之列,这使得中央和广东的领导意识到只要政策对头、抓住机遇,广东是完全可以发展起来的。
  3、广东有穷则思变的危机感与紧迫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广东历史的新篇章。广东在旧中国遗留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翻身做了主人的工人、农民等劳动者生产热情极大高涨,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植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人民群众意气风发,生活不断改善,“翻身不忘共产党”,处处洋溢着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气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但之后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与指导,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农业和工业生产力受到严重摧残,物资紧缺,物价上涨,人民群众备尝饥馑之苦。1966年开始长达十年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更使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遭受更为长期、严重的劫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下一篇论文:略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邓小平理论论文
最新邓小平理论论文
读者推荐的邓小平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