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邓小平理论论文

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广东“先吃螃蟹”

时间:2015-06-17  作者:张伟东 成龙
由于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粮为纲”和“备战、备荒”的方针,长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建设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农业主要是生产粮食,工业主要发展重工业,第三产业由于受生活资料配给制的影响而难有什么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精神生活也极度贫乏。从1953年至1978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3%,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1]粮食平均每年增长仅1.6%,还赶不上本省人口增长的速度;工业主要是重工业的畸形发展,符合广东实际条件和生产发展规律的轻工业反倒发展缓慢;市场供应长期紧张,城乡商品严重匮乏,农民吃不饱肚子,城市副食品供应紧张。全省人均年分配水平长期在60元左右徘徊。在粤北、粤东一些贫困山区,农民的日子更加窘迫。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一家几口共用一张被子。家里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床,一口锅,加上几件破旧衣服,一根扁担就可以全部挑走。[2]
  1978年以前,广东各地虽然不停地搞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结果是越搞越穷,一个劳动日几分钱、几角钱,群众并没有从自己的切身利益中看到社会主义好在哪里,明里暗里对“无限歌颂”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疑问。而和广东山水相连但当时却在港英当局管治之下的资本主义香港却以其繁荣和富裕强烈地吸引着极端贫困的广东人,边防前线成为偷渡逃港前沿。偷渡的根本原因是粤港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广东人仰望香港,心中充满苦楚。那些香港人不但比自己富有,而且社会地位亦高。广东人很难相信,香港的成功是有赖于勤劳和美德。不过,至少他们已不再自傲,而且不得不接受事实真相,他们相应地也开始向香港的亲友们求助。”[3]在边界封锁的情况下,偷渡外逃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从1950年到1979年,广东曾出现三次大规模的逃港狂潮。据2006年底广东省档案馆开放的原中共华南局的机密材料显示,在1961年后的3年问,有近16万人由内地偷渡到港。1979到1980年的两年内,估计有20余万人进入香港。民间估计,前后参与逃港者不下100万人,成功外逃者至少有30万人以上。广东边境一些公社、农村呈现出“枯藤绕老树,白发唱黄鸡。青壮逃港去,禾稻无人收”的荒凉景象,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难免受到较大质疑和严峻挑战。
  古语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世界的发展与广东的现实逼迫人们必须改弦更张,走向变革之路。
  (二)具备地利的优越条件
  广东濒临南海,毗邻港澳,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利条件。主要表现在:
  1、自然禀赋较好
  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7.8万平方公里,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各种地形,有利于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广东的气候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境内纬度较低,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是我国最接近赤道的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大,日照多,又濒临南海,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农作物几乎可以常年生长,尤其适宜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生长。广东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全省大部分农作物都可以一年二熟或三熟。汉代广州附近已有一年两熟稻。特别是从宋代引进占城稻种之后,进一步发展了双季稻的种植,并从明中叶开始,又迅速发展了冬种杂粮和增加了农作物的品种,从而在比较广阔的区域内形成了包括冬种作物在内的一年三熟制。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是广东主要的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1777毫米,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665.5万千瓦。此外,广东还有温泉300多处,日总流量9万吨;饮用矿泉水110处,探明储量全国第一。广东是国内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之一,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称号。珠江口外海域、北部湾发现的大型油气田资源,原油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开采前景很好。广东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己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
  2、地域文化独特
  广东西枕云贵高原,北背五岭山峦,东南濒临南海,地域文化具有多元汇通、气象开阔、兼收包容的特质。广东的母亲河——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江,流经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香港、澳门八大省区以及越南北部,54个民族生活其中,珠江流域所珍藏的多元文化的珍珠,十分眩目地点缀着南中国的土地。广东是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的主要孕育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从西汉起,广东就成为沟通中西、传播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开创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广东历史上许多影响深远的杰出人物,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汉时开拓岭南的先驱——南越国国王赵佗;历梁、陈、隋三个时期,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岭南的统一与稳定作出过重要贡献;葛洪在罗浮山创立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唐朝时倡导佛教改革,促进并完成佛教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等。
  广东还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肇始于广东的虎门硝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在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的进程中,广东是我国反侵略斗争的前沿阵地,富于革命传统的广东人民率先奋起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在先驱者探求强国之路的历程中,广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林则徐认为必须“睁眼看世界”,及时了解西方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状况,提出既积极反对侵略,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便“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在广东的早期反清、反帝宣传、组织活动,引发了后来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了维新运动基地——“万木草堂”,并与梁启超等推动了变法事业;孙中山把近代民主革命从准备阶段推进到正规阶段,1895年广州起义成为走向共和的第一步,又在辛亥革命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由捍卫共和进而实行更为彻底的国民革命;广东还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最早传播地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里奠定,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革命思想;培养现代革命军人的黄埔军校在这里诞生;闻名于世的“北伐”从这里出发;稍后,张太雷、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并建立了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如此等等,表明广东当之无愧地可以作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而载入史册。
  广东又是我国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资本的输入,小农经济基础遭到破坏,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兴起。1845年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坞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外资企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工业企业。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在广东的兴起及其曲折发展,对全国其他地区产生了示范和传递效应,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作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中西文化碰撞、汇合、交融之地,广东人外向性很强,思想活跃,敢于冒险,求新求变,好为天下先,具有较强的变革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由于偏处一隅,广东受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影响和束缚相对较少,商品生产发育较早,珠江三角洲历来是中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浓厚,开拓开放精神足,具有灵活变通、经世致用的性格特点。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下一篇论文:略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邓小平理论论文
最新邓小平理论论文
读者推荐的邓小平理论论文